基金理財的問題?

常看書上提到一些理財案例, 如 25 歲的年輕人打算 5 年後買房, 若要籌出 xx 的自備款, 所以他的投資報酬率要達到 15%/年, 所以投資在新興市場基金(例), 5 年後他可以順利有 xx 的自備款...
換言之, 是每年 15% , 換算回來, 5 年至少投報率達 50%...

那我的問題是, 真的有人用這樣的方法達到嗎? 像買屋, 教育金... 放長期, 然後報酬都會嚇死人, 80%~150% 這種? 因為我真的沒看過, 只看過講師放的績效表有這種, 不過人家是專業的, 手中幾千萬在操盤, 我們一般人真的達得到嗎? 真的可以用這種假設法去達到理財規劃的目標嗎?

成功失敗都歡迎分享, ...
(我!?)
我的話當然是沒什麼成功的, 2,3年間頂多 30% 就會賣, 所以沒看過 100%; 失敗的倒有一個很有名的, 投資5年還是負的...就算萬一解套了還要想要不要等到 +20% 才划算 (唉)
2012-05-01 23:28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基金理財 問題
這是真的!! 不過不是投資者
是基金業者 經理人的薪水報酬嚇死人
我上面回的是真的 不是來亂的
你可以自己google一下 被動型基金 主動型基金 ETF 自己研究看看
我大略知道大部份基金沒 ETF 好...

當年我從台股離開進入境外基金, 是因為那時台股有一種系統風險, 是其他國家沒有的...
當滿手現金時, 這種系統風險應該很好賺, 但是滿手股票就很心酸了~

不管如何, 基金對我而言就是這句話般:「黑貓白貓, 會抓老鼠就是好貓」
當然台股ETF我也有進一點~

這裡想請教的是用基金理財是否能達到人生的目標、夢想 (ex. 頭期款, 買車 教育金...)
因為雖然定期定額勝率很高, 但是敝人卻達不到書上說的報酬率...
所以想請教看有沒有真實成功的案例~ 了解如何規劃才能達到同樣的效果..謝謝
別人有沒有認識的我不知道,但我認識的人裡面,還沒有人有能力長期持有基金,且基金每年最少成長 15%。

一年成長一倍以上的有,但要年年 15%,目前還沒這個榮幸可以遇見。

就實際情況來說,個人認為這種積財方式,只是一個沒有可行性的理想。

如果有一檔基金,過去五年,可以年年都 15% 以上成長,而且又是隨便路人甲就可以買得到的,我們應該不需要刻意去找,想不聽到它都很難。事實上,它在哪裡呢?

幾乎絕大多數的基金,都不值得買,這是個人的一點小小看法。
大多數的股票型基金都有持股比例的限制 或是經理人為了不要跟大盤差太多
所以多頭走完之後 輪到空頭年 決大多數的股票基金都會是負報酬
每年15趴報酬率 複利效果 我認為這是投信業者創造的神話
這種基金有 非常稀少 不是每個人都有命買到 而且抱的住
有 15% 的報酬,通常也是有 負 15% 的報酬,
遲滯性通膨的年代
利率低
但經濟狀況並不理想
熱錢多
投資管道少
能夠有 年化報酬率5%, 而不帶風險的,已經就很難得了。

向前行 wrote:
常看書上提到一些理財...(恕刪)

行銷?廣告?織夢?騙局?
這是夢想是 投信 銀行 媒體 理財達人 組成的一個營利集團
每個成員 都要賺你一點點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