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剛有收入的朋友問我,
想要投資理財,覺得基金很不錯,
和他講解了一些觀念,
他突然覺得廣告和實際差很多,
其實廣告沒說錯,只是朋友會錯意,
舉個給朋友的範例給各位網友看,
在看之前有給各位沒有理財經驗的人看,
投資一定有風險,要從小養成投資理財的觀念,
我存到第一個一百萬,印象中花了6~7年,
第二個一百萬因該只有3~4年,
或許不算快,但是每個月孝親費、紅包,也是花了兩百萬,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理論上越賺越快是不會錯的,
基金,一般中等的3年都有15%報酬率,
當然很多比這高,但是風險也是一樣的問題,
現在定存三年也才1.23%聽起來差很多,差了12倍,
實際上不是這樣的,
買基金一般需要手續費1.5%,網路上一般都有50%的折扣,
也就是說0.75%手續費,每年0~2%保管費,贖回也是要手續費1.5%
一般來說基金共有三種手續費,大部分都會拿1~3種
每個月扣10K來說
零存整付(用三年1.230%)
這方面的資料很多,直接列出結果,不寫詳細的計算公式
360000-->366909,增幅1.92%
基金
總支出(只計算贖回、買入各抽0.75%):
360000*0.75% + 360000 + 360000*115%*0.75% = 365805
贖回後實領金額:
360000 * 115% - 360000*0.75% - 360000*115%*0.75% = 408195
增幅:11.59%
這是一般人以為的錯誤算法,實際是
總支出:
360000*0.75% + 360000 + 387750*0.75% = 365608
贖回後實領金額:
387750 - 360000*0.75% - 387750*0.75% = 381945
增幅:4.47%
廣告宣稱的15%去哪邊了!!!
大家都知道手續費,這邊就不說了,
重點是387750這金額如何來的,為何不是360K*115%,
為何我舉零存整付不是用定存的利率,
第一個月基金只有買10K,到36月的本利(非複利)為
10K*115%=11.5K
第二個月基金只有買10K,到35月的本利(非複利)為
10K*115%*35/36=11458
36月的(非複利)
10K*115%*1/36=10042
定存的利率三年1.230%,但零存整付經過複利演算後變成增幅1.92%,
基金的廣告都是用頭尾減去法,廣告號稱15%,到了手上真正領的變成4.47%,
投資一定有風險,所以可能賺30%,也可能賺10%,
這是有投資的人都知道的事情,
每檔的手續費、保管費都不一樣,請要看清楚,
有些手續費可以更低,這些都不是小錢,
所以各位年輕的投資人要小心看懂廣告的陷阱。
tcc7 wrote:
最近一個剛有收入的朋...(恕刪)...
買基金一般需要手續費1.5%,網路上一般都有50%的折扣,
也就是說0.75%手續費,每年0~2%保管費,贖回也是要手續費1.5%
一般來說基金共有三種手續費,大部分都會拿1~3種
...(恕刪)
這應該不對
一般手續費是3%, 折扣後多在1.5%以內, 有分前收跟後收, 前收的就不會在贖回時再收一次, 反之亦然, 所以大大計算時把前後手續費都加進去是不對的
而每年信託保管費是0.2%, 不是2%
所以一般買基金帳面上看到的就是買時付手續費0~1.5%, 贖回時再支付依持有時間計算的信託保管費用, 每年0.2%, 而不同承銷單位有不同優惠, 如零手續費, 前幾年免信託保管費等, 這就需要投資人自己去挖寶
而抬面下要支付的另有基金公司的保管費,經理人的管理費, 這些從淨值扣除的費用會反映在績效上, 所以買基金要常常注意經理人績效, 情況不對也是要閃人
基金不是不能買, 但大多人願意把心思投注在研究股票上, 卻不願花同等心思對待基金, 然後就說基金都是騙人的, 買基金是把錢丟給經理人操盤, 就像買股票是把錢壓注在經營團隊, 有不肖經理人, 當然也會有無恥的經營階層, 不做功課, 都會賠光光
甚至我覺得買基金賺不到錢的, 買股票也賺不到錢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