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散戶大反擊-共同基金投資一點道理也沒有

天南地北雙飛客 wrote:
10年大盤最高多少點?
現在又來到9000點了
理論上
是不是要空手啊?


我的確已經幾乎空手了,全都在國際基金定期定額,再加上債券基金.

後面這一段,留給其它高手玩.
在9000算積效

3955算積效
很不同的

當然 被清算的 也不用算了
看各基金績效,裡面有年度報酬:
http://www.gogofund.com/convch/fund/fdreturnlist.asp

1. 台灣的缺點是:跟國外比,手續費收太重.
2. 主動型短期或許表現都差不多,但是長期時,主動型及指數型就會看出差異.


不想再說 wrote:
不是沒有人要回答你,而是沒有數據.

基金績效都是看一個月,三個月,六個月....十年.

但你看,除了短線一個月,其它幾乎所有的時間,基金表現有決大多數都優於大盤..(恕刪)


至於綠角大大整理的資料:(2010年的股票型基金)
http://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11/02/2010_23.html

路遙知馬力,久了之後......
.
目前幾乎沒有幾支可以 "績效" 維持在排行前10名內,歷久不變的,那怎麼還說要定時定額去買那些主動型基金?
定期定額不是要長期投資呢?今年或許第一,隔年說不定掉到100外,更別說要打敗大盤了.
其實我本身投資前五年有做過實驗,
我定期定額每個月五千元買某支基金,另外,也相對累積大約相等錢去買中鋼,
也幾乎當初一張二萬多,閒錢存個幾個月,夠錢就買一張。

很笨的投資方式,那時股市是一直好轉。
最後發生什麼事?
五年後,那支基金最後結算我賠了 20%.
(很好玩的是,手續費佔的比例,不算少!)
(一定要自己用 excel 算進去,基金的報表會省去這筆!)

中鋼賺得不多,五年才共賺了10% 左右。

之後,我就知道基金是個不適合我的產品。

可能支持基金的會說,那是你沒有好好研究哪個經理人、哪個績效好。
是。我很笨,當初就是看那什麼基金十年績效高來選的,因為我相信
任一個經理人操作都比我好,至少投到績效好的基金,都賺得比我好吧。

結果,是一場學習。

我要說的是,如果要不花腦筋投資,基金不是好的選項,
不花腦筋投資,就是買中鋼、中華電、中油等。大膽一點就直接買美股 APPL.

至少,接下來的投資多年,這不花腦筋的投資,我覺得賺得還不錯。

而且,不論國內外基金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它是沒有產品,財報比股票封閉。
甚至,媒體相關新聞很難有相對即時的訊息,很難去評斷它的價值。

股票我還可以看到 HTC 手機,覺得宏達電可以買,看到 iPad 覺得 APPL 可以買。

基金呢?金磚四國基金?新興基礎建設基金?...這是什麼碗糕啊!!

我很笨,我是看產品來投資,加上殖利率等簡單方式,供供參考。

我不是神人。我投資報酬率才 4% XD

那我從大盤來看11年到現在的績效

11年前剛好是10393

4年前9859

目前是8947

更何況是 兩次的超過5千點的跌幅有誰可以撐過來

光是這兩次跌幅 11年的時間早就陣亡了 4年的也陣亡了

11年就讓你陣亡兩次

所以

績效是如何???

這就是資訊病毒 故意取樣有利的時間基礎

人家怎樣作你就怎樣想會不會太天真阿


===============================

假如你說你11年前開始買到現在都沒有動然後有獲利

那我就無話可說


你假如是這兩三年開始買有獲利的那就省起來吧
那我從大盤來看11年到現在的績效

11年前剛好是10393

4年前9859

目前是8947


更何況是 兩次的超過5千點的跌幅有誰可以撐過來
光是這兩次跌幅 11年的時間早就陣亡了 4年的也陣亡了



11年就讓你陣亡兩次

所以

績效是如何???

這就是資訊病毒 故意取樣有利的時間基礎

人家怎樣作你就怎樣想會不會太天真阿


===============================

以上不知是誰寫的
崩盤才是賺錢最佳時機呀
沒聽過磅康賺得快嘛?
而且信號明顯

會認為崩盤就會陣亡
真的花錢去請人幫你操作比較好
TaiwanHeyGo wrote:
那我從大盤來看11年...(恕刪)


這樣才1~2次的下跌,這樣就嚇破膽. (資產配置,難道全部財產都重押在股票?尤其只有在台灣市場.)

要是在美股,沒漲跌幅限制,不曉得要怎樣?
我是用 "閒錢" 買的,
所以或漲或跌根本沒什麼影響,
,目前平均成本在75xx附近.

再明顯的下跌情況,
我會進場加碼台灣某一隻股票.

不想再說 wrote:
不是沒有人要回答你,而是沒有數據...(恕刪)


自稱資源很多的研究員

結果跟01小散戶一樣只能查到10年的資料

這是另類版的隱善揚惡嗎?只拿出好的一面給散戶看?怎麼跟研究報告一個樣阿

請支持正名運動,馬英九對外自稱中華台北,所以我們發言也要以中華台北自稱
好久以前有一家叫建弘投信代號5802
我有買過幾張
後來被併了走了
這種穩賺的行業
被併購,真的是投資散戶的損失
要比積效
之前宏達電的阿姐
一年就贏過n位經理人了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