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也有想過去信貸來玩假設景氣利率不變的情況下計算方式為投資方式1:假設信貸60W, 五年還清, 固定利率3%, 基金利率9%,每月還本利的錢 - 基金利息 = 我自己要多拿出的錢投資方式2:基金利息 + 我自己要多拿出的錢 => 每個月持續投入持續投資+複利效果下,基金利息每個月會越來越高比較兩種投資方式,1會比2五年下來多賺了幾萬塊(不到10),但卻必須承擔的風險及壓力卻大多了想一想不合算,就打消這想法了,還是乖乖用2的方法慢慢滾了
我在約歐債風暴時, 開始計畫把要拿來還房貸的150萬分批投入債基, 當初計畫執行時間是3年, 主要也是因為要轉為外幣帳戶扣款, 所以在想分攤匯率因素下, 拉長時間投入, 也因為是外幣扣款, 所以也沒有拿債基的配息來繳房貸, 而是另外以台幣收入來繳房貸, 這幾年run下來, 覺得蠻不錯的, 所以QE退場, 債基大跌下, 加上必須增加人民幣資產配置, 所以我又想去增貸500萬出來, 想在2014年再分批投入各外幣的債基 但現在卡一個升息的不確定性, 老婆也沒點頭, 所以還沒行動, 因為她一直叫我要再買一間房子, 結果現在房子不買還要拿手上的房子去借500萬, 她覺得我在玩火 PS:現在這房價叫我怎麼買得下去 , 與其貸1000萬買房, 我寧願貸一千萬投入債基, 每年還有幾十萬的配息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