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你的定期定額基金持續扣款多久啦


我隨便貼上幾份資料,大家自己解讀吧!

單筆和定期定額的狀況大不同,

這些圖表是在討論單筆投資的狀況。





芭樂068 wrote:
但是台灣大多數的基金投資報酬率都低於定存
我覺得選基金比選股票還難一些


你如果不懂,或不懂買賣原則,
台灣所有的基金都可以低於定存。

如果有一個傻子,基金每次都買高賣低,怎麼可能打贏定存?
你的基金進出可以PO出來,看是你不懂,還是基金差。
lqz wrote:
基金就是符合又貪又懶的人性,只要錢丟進去,就認為他會自己長大

結果大多數時間,基金都被大盤打敗、甚至被定存打敗。


你可以多舉些實例,以施羅德新興亞洲基金來說,
2001~2003年幾乎都被定存打敗,
但其它時間並不是如此。

大家如果都只取自己要的數據,那談起來怎麼客觀?

lqz wrote:
對阿,存給基金公司員工,感謝您的付出,讓基金公司員工有工作,家庭得以安穩和樂


請問您在哪高就?如果您是義工或無薪自願工作者才有資格說這種話吧!
lqz wrote:
對阿,存給基金公司員...(恕刪)


lqz大大回文有需要這樣嗎?

小弟有提及:

不用考慮短期漲跌

不缺錢狀況下不停損

不管缺不缺錢要停利

三到六個月關心一下

暴跌可適時單筆進場


並非一味無止盡扣下去...

各種理財工具都有正確使用方式...

沒所謂好的與壞的 只有最合適的...

懶的人 就直接放定存 ...

稍稍做功課的人 可試試基金

勤於功課的人 可以看看股票等...

小弟這七八年來基金總額都未超過100萬...

算一算還有16萬以上的獲利...

獲利不算高, 不過存錢不錯...

不會不懂的東西就低調點...

比較不會出糗...
貪是貧字頭 慾多化成愁 千江取瓢飲 知足自長流
owen0618 wrote:
大家如果都只取自己要的數據,那談起來怎麼客觀?


我前面解釋過了,我的對象不是你這類專業人士。

我是針對現在氾濫的『網路寫手』的廣告方式很反感,報喜不報憂,

然後一堆人矇著眼就『定期定額』送錢給人。

另外,我指的是國內基金,國外的範圍恕我沒時間研究那麼多。

惡魔常常偽裝成假先知的模樣 帶領無知的羔羊走進死亡的墓地
香吉士的蔚藍海域 wrote:
稍稍做功課的人 可試試基金

勤於功課的人 可以看看股票等...


對不起,恕我對這不能認同,原因上面文章已經有了。(基金是一堆股票的集合,一隻股票都很難研究清楚了,一堆股票『稍稍』做功課就可以?邏輯就不通嘛

對我來說,基金只有兩種情況,一是我無法直接投資的區域,像是境外(不過有什麼理由一定要投資這些區域?)
二是指數型基金,避免人為地上下其手。

進入金融市場,第一個就應該知道的是:不要隨便相信人,尤其是當錢無法同時出現在你我口袋的時候。
惡魔常常偽裝成假先知的模樣 帶領無知的羔羊走進死亡的墓地
芭樂068 wrote:
21個月投資報酬率+...(恕刪)


基本上我認為定存是完全無法跟定期定額基金並論
以未實現獲利來看小弟的帳面價值或許不比定存好
但小弟是以長線(至少3年)的心態在基金的投資上
所以當股市創新高 景氣轉好時基金的報酬率是定存永遠比不上的

而且小弟買的兩檔境外基金都是股票型的 屬於較積極性
畢竟剛出社會 能承受較多的風險
但定額的好處在於可以攤平較多的漲跌幅度 尤其是沒有漲跌限制的拉美及印度
小弟嚴格設定的基金操作有幾點
1.選較積極的股票基金(境外為首選)
2.定期定額 可以有效降低風險 利用複利的滾利方式與1.互補 達到雙贏
3.每個月至少存筆小錢 在基金單位較低時單筆加碼

其他的投資就跟大家一樣在迷失在股海囉
定期定額基金要賺錢應該改為定期不定額

但如何操作"定期不定額"就是學問囉

我覺得應該如下操作

當投入本金不多時就維持扣款不去理它--扣款金額視本身理財狀況而定

當有明顯獲利且金額投入夠多時,比如獲利20%就應該贖回--->但仍維持扣款(如扣最少3000元)

當明顯賠20%左右時,可考慮增加扣款金額(如3000-->5000)為未來多頭作準備/甚至可考慮單筆投入


還有別忘了手續費也很重要,可考慮直接和基金公司申購,有的甚至有零手續費的,比如群益系列基金(我也有買)
lqz wrote:
對不起,恕我對這不能...(恕刪)


lqz兄, 我懂你的意思, 你說的真的太棒了!!

我身邊有一些根本就不懂得投資的人, 卻把錢投入股票與基金,

原因居然就是聽到的小道消息, 親友介紹, 甚至聽信電視節目的.

在這個鼓吹投資風氣的現在, 在我看來是蠻可笑的.

是否有人可以解答我一個疑問, 當現今一般民眾的薪資仍然沒有

大幅的提升, 那麼支撐物價指數的原因會不會太薄弱? 景氣不好

不是會造成通貨緊縮嗎? 那擔心儲蓄縮水的民眾才會把資金投入

市場, 可是投資的風險與報酬率拿來跟通貨膨脹相比, 到底哪一個

才是現在適合台灣一般民眾的呢? 現在我的感覺是普遍的民眾都想要

投資來抗通膨, 可是通膨是否會發生? 若以10年一期來說, 近一期有可能發生嗎?

若是發生了, 薪資結構是否會跟著改變? 通膨的速度要以多少的投報率才能追的上?

唯一可以確認的是, 現在已經沒有過去那個高利率時代. 沒有所謂的懶人投資法,

所有的投資不再是簡單的選擇題. 可是基金的招募對象卻是打著懶人投資法的民眾,

那些因此損失的人也是活該的, 除了那些什麼都不懂的連動債受災戶外.

我個人也認為, 基金的投資遠比股票來的深奧多了, 覺不是像銀行員說的把錢交給專業

的來處理那麼簡單. 這一點lqz大說的非常的好.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