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投資型保單 與 基金單筆投資 的差異

piphen wrote:
●●●一定要把「保險...(恕刪)


我只想跟你說,你不能去誤導別人說那些扣的錢是預扣一輩子的手續費,
如果是買基金,有這種收費制度,你說的才成立,


再說一次,每個人的需求不同,
每個人的規劃方式也不同,
且有的人真的對這些東西不清楚,
你不能用誤導的方式,讓別人認為那些錢就等於是基金一輩子的手續費,
其它的就不想多說了!

如果你知道對方是一個喜歡走短線或者是沒耐心的人,
你再來勸他們不要買投資型保單,你才真的是在做好事,
否則,你只是在誤導大眾而已

MoMoney wrote:
(恕刪)......98年最低税負制之規定,投資型保單所賺的錢屬於投資,要課稅!


這句話,是有前提的
要先看你的資本利得夠不夠多
賺得不夠多,沒有超過上限,其實是不需要課到任何稅負的
而且......他是規範海外所得
不單只是投資型保單哦!

這項提案有附註一點,就是必要時得延後一年實施

以上補充
投資保單
報酬率加5%

單筆基金3%

投資保單吃掉2%
加上保費

daonald wrote:
再說一次,每個人的需求不同,每個人的規劃方式也不同,...(恕刪)

再回答一次,不論您是屬於何種需求....
同樣的需求,透過國內目前的投資型保單,在基本費用結構上非常不公平,幾乎是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投資契約。
同樣的需求,目前國內應該有更好的選擇,用不著支付這麼大的機會成本。

以上建議是依據投資型保單的基本費用結構分析,只要買了投資型保單,就一定會發生的結果,無關投資賺賠或長短線投資。

daonald wrote:
我只想跟你說,你不能去誤導別人說那些扣的錢是預扣一輩子的手續費,
如果是買基金,有這種收費制度,你說的才成立,...(恕刪)

倒是具體的說說看,投資部位的風險同樣由保戶來承擔,
為什麼「如果是買基金,有這種收費制度」就成立,「如果是買投資型保單,有這種收費制度」就是誤導?

先收年繳金額150%的費用(相當於3%費用的基金50年,2%費用的基金75年,1.5%費用的基金100年)
人的一輩子有幾個50年~100年?

這還沒有計算貨幣的時間價值(由於費用先扣):同樣150%費用的金額,換算等值的時間價值,費用會大於150%。

而且保險部位的保險費還是依照保障額度、種類,另外再扣,沒有包含在上述150%內。

這還沒有計算年繳金額扣除保險費後,投資部位的金額小於年繳金額,用年繳金額的150%收取費用,費用會大於投資部位金額的150%。



真理是愈辯愈明,不是想做好事,是想明是非

piphen大大真的很了解保險單內容,很多人都搞不懂150%的費用率是怎麼收的,一般保險業務員應該也不會告知,
不過有熟識的業務員的話,其實150%的費用率可以只繳第一期,因為第一年扣最多可能50%~80%這都是所謂的費用率或手續費,其餘的可以採用單筆投入的方法規避150%的費用率,一般來說一年會有一定的金額可以單筆投入,不收手續費,畢竟這是種投資型的用法,比跟銀行直接買基金省了許多手續費,其實很多人認為跟銀行買基金是最划算的,其實我覺得銀行得理專才最黑,可能是他自己也不知道這些基金的手續費要怎麼收,不是每一檔都一樣的現在錢不好賺,還是自己多做做功課比較好!
piphen wrote:
再回答一次,不論您是...(恕刪)



為什麼不能混唯一談,因為,

費用率的問題對我們來說不過是在繳保險費而已,且只要繳個三四年,就可以獲得後續好幾十年的保障,
而你買基金的,才真的是在繳手續費!

既然大大你把費用率與手續費畫上等號,那可以請問你,你買的基金提供了你多少保障嗎?
如果提供的保額還不錯,那我就會把錢全放到你說的基金之中!

否則我還是覺得,分配一下金額,反而比較好!


且你說保費要另外算,但為什麼我不管是對帳單或者是合約內容,都沒看到有提到要另外收保費?(是有一點點的危險費,但會再利用分紅的方式還你)

daonald wrote:
為什麼我不管是對帳單或者是合約內容,...(恕刪)


看起來您已經選擇了投資型保單
不知道已經繳費幾年了 ?如果已經超過三年
那就繼續繳費吧 ! 因為您之前的保費幾乎都在保險公司口袋裡
不繼續繳可能就便宜了他們

如果才繳第一年,我也是希望您多看看別人的建議
網路上的朋友們又不賺你錢,為何要苦口婆心的勸你別買投資型保單?
你以為大家只是愛辯論嗎 ?

希望您換個方向思考看看囉~~~
slg wrote:
看起來您已經選擇了投...(恕刪)



謝謝你的建議,我確實有買投資型保單,

不過我覺得這些東西是需要規劃的,規劃的結果,我還滿滿意的,


如你說前三年都進了保險公司的口袋所以不好,但其實那應該是只用投資的方向去思考的,因為你很想快點單靠投資型保單獲利,那你當然會認為他們講的是對的!因為你會覺得前三年實際投入投資的金額不多,所以獲利不多,但如你說的,換個角度想,如果這樣說是賺比較少,那我是不是也可以說在賠的時候,反而賠的比較少?還好我把大部分的錢拿去買保險了?

再者,用理財的角度看就更不同了!如我已經知道前三年的投入金額不多,所以我多做了其他的投資來補足不足的部份,但也因為投資型保單提供了保障,所以我減少了部分保險的支出(所以投資和保險支出算扯平了),不過,在三四年後,這種效益的成果就會出現了,因為,我等於不需要繳任何的保費,就已經獲得一定的保障(保險的支出不需要增加,反而算降低,因為投資型保單的全部金額都已經投入投資了)

這只是我自己粗略的規劃結果,所以我才會在一開始就說,我想不通一定要分開的原因在哪
,因為很多說不好的人,都是直接把投資型保單能提供保障的部份跳過去沒有說!
然後把那些保費與手續費混唯一談,
讓你覺得花很多錢,實際上卻未必,

且說不定,我哪天不爽繳其他保費,那我的投資型保單至少還可以提供我些許保額!

這可是純粹投資基金,無法達到的效益,

因為我確定我做的會是長期投資,所以我選擇把部分資金放到投資型保單之中!
但弔詭的是 , 大部分的投資型保單 , 都有一條類似 " 如基金價值大於保單價值 , 則以基金價值為保險金...OOXX..... "

小弟想問的是 , 為何不是"獨立分開 " 的? 明明有付出保費啊 ...這擺明是保險公司賺去了啊...

請各位大大釋疑 , 非常感謝 !
最近一次停權時間-->說明:您已被停權至2010-09-04 。 累計停權次數-->10次
jiuanwenbaobai wrote:
但弔詭的是 , 大部...(恕刪)


你說的應該是所謂的甲型或是A型商品吧...
那是拿保單的帳戶價值與保險金額取大值來當你的身故保險金

如果你買的是乙型或B型,則是兩者相加為你的身故保險金...
Canon S80...Olympus E-510+1442+40150+Leica 25... Olympus E-5+1260+50200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