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hiang wrote:
會不會保戶的個人資料就此轉入其他公司甚至是中資...(恕刪)
其實我一直對於自由時報炒作這個話題覺得很疑惑,還統戰咧,實在不太能理解保戶個資跟統戰有什麼關係,況且保險公司有的個人資料不就身分證、地址、體況這些嗎,中國政府要這個不知道要拿來幹嘛用?? Call Out嗎??

況且很多公司的研發跟客服中心早就設在中國了,這不也是個資外流嗎??
kuomh1246 wrote:
以我淺薄的知識,私...(恕刪)
星期二那天我從某位南山高層那裡聽到一些轉述,是內部會議的討論,所以並不是對外發新聞稿那種富麗堂皇的內容。不過看起來博智金控倒不若一般私募基金那樣想短撈一票,他們似乎是非常有計畫地想要以南山人壽為出發點,發展出一個世界性的金融集團。
當然現在這件事聽起來很像作夢,不過香港的金融經驗確實要比台灣豐富,而且具有世界觀;總而言之,我想以目前我所聽到的,kuomh1246大應該暫時可以不用擔心私募基金撈短期的問題,因為這似乎並不是博智金控買下南山人壽的現存目的。
僅供參考囉。
oviraptor wrote:
這個觀點看似很有道理
不過要是真的專注本業對客戶就比較有保障
現在南山被賣是在賣心酸的嗎?
AIG的本業又是什麼呢?
說白了
根本沒有任何專注本業的壽險公司
所有的壽險公司都在玩投資與各式各樣的槓桿
客戶只是她們吸金的對象
同樣的
要買南山的那些公司也都一樣啦
說實話
我就不覺得競逐的另外兩家台灣金控就有比較讓人放心
個人認為南山出售和PE壽險本業何者較穩健兩件事不太適合連結比較。誠如您所言保險和銀行主要作的事情一樣,都是吸取大眾資金、然後投資或放款賺取利差,只是保險資金天期長,投資的標的也相對不穩定,這是business nature。PE進來也會作一樣的事情,冒一樣的風險,而且他還有時間到獲利了結的壓力。AIG搞砸和PE相對注重短期股價的行為模式無關,個人覺得PE還是比較適合把公司拆了賣掉的案子,PE對報酬的高度要求理論上不太適用於長期的經營
講白一點
看過PE要求的ROE後,真的很難相信有什麼正常的biz可以讓PE長期持有然後meet requirement,即使南山現在淨值處於低檔也一樣
kuomh1246 wrote:
你知道那個中資只...(恕刪)
跟據報導博智在收購南山之前發行了可轉換公司債湊足資金
有45組法人及自然人認購
政府和大家應該關心的是這45組有沒有違反相關規定吧
另外如果對台灣這麼沒有自信
那冬天的冷氣團南下記得不要呼吸
因為冷氣團是帶著中國骯髒汙染空氣來的喔
政府應該做的事是應設法讓外資投入台灣
中資也是外資
讓外資賺到錢而且連本帶利的留下來繼續投資賺錢
因為錢留得夠多夠久,對台灣才是有利的
對台灣人才是有利的
至少在AIG賣掉南山之前有依照政府規定的把準備金提撥足額
很多國內保險公司還一再擺爛
台灣人坑台灣人是天經地義嗎?
美國人坑台灣人是我們歡喜甘願嗎?
只有中國人坑台灣人是十惡不赦?
那些只有紅綠沒有是非的台灣人,可能要開放自己不然就拿起槍桿抗暴吧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