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南山人壽被中資私募基金併購

以我淺薄的知識,
私募基金當買進一個目標後,
再來就是找一個最佳的賣點,
有沒有看過麻雀變鳳凰裡面的理察吉爾,
在標的公司最需要前時買進,
在找時機賣出 好對股東交代,
就是金錢上的操作,
今天中國時報也寫,
博智是為收購南山成立,
我不反對中資 我在中國銀行跟建設銀行6227 0012 1588 0026 x32還有存錢
畢竟中銀跟建設銀行不會丟了不管

可是中資私募基金
我真不放心

金管會 規定 7 年不能轉手 可是我想 保單很少低過20年的吧
我只是想知道未來可能的事
我們全家都是南山保戶

就這麼簡單
年底我真的退保
我會來跟大家講
kuomh1246 wrote:
以我淺薄的知識,私募...(恕刪)


保險公司的主管單位是財政部保險司; 若是公開發行的話
金管會也是主管單位.

不用擔心, 這兩個單位都是很積極的主動單位, 隨時會注意
這些保險公司的...

各何況, 保險公司要提列許多的足額準備的, 這是金管會及保險司
每年的稽查重點喔...

美國那麼大的 AIG 還不如有中資保障的私募基金啊 !
http://www.flickr.com/photos/tetjk/sets/
如果從另外一個角度出發,
那就是個資:會不會保戶的個人資料就此轉入其他公司甚至是中資呢?
這樣會不會有其他的問題?
pichiang wrote:
會不會保戶的個人資料就此轉入其他公司甚至是中資...(恕刪)


其實我一直對於自由時報炒作這個話題覺得很疑惑,還統戰咧,實在不太能理解保戶個資跟統戰有什麼關係,況且保險公司有的個人資料不就身分證、地址、體況這些嗎,中國政府要這個不知道要拿來幹嘛用?? Call Out嗎??

況且很多公司的研發跟客服中心早就設在中國了,這不也是個資外流嗎??



kuomh1246 wrote:
以我淺薄的知識,私...(恕刪)


星期二那天我從某位南山高層那裡聽到一些轉述,是內部會議的討論,所以並不是對外發新聞稿那種富麗堂皇的內容。不過看起來博智金控倒不若一般私募基金那樣想短撈一票,他們似乎是非常有計畫地想要以南山人壽為出發點,發展出一個世界性的金融集團。

當然現在這件事聽起來很像作夢,不過香港的金融經驗確實要比台灣豐富,而且具有世界觀;總而言之,我想以目前我所聽到的,kuomh1246大應該暫時可以不用擔心私募基金撈短期的問題,因為這似乎並不是博智金控買下南山人壽的現存目的。

僅供參考囉。
Hanslove wrote:
其實我一直對於自由時...(恕刪)



這消息我到不是從自由時報看來的,因為小弟我不看報紙!
保險公司有的資料不止身份證影本這些,
還包含『職業』、『工作地點』等等,
這樣的憂慮我個人認為有些道理,
如:
1.特殊軍人:包含有星星的、特種等等
2.公務人員:職等比較高的這些.....
pichiang wrote:
如:
1.特殊軍人:包含有星星的、特種等等
2.公務人員:職等比較高的這些...(恕刪)


喔~這樣一說
那倒是真的
而且還可以看到『XXX原來有這種病啊』的資料耶

不過這些資料對岸應該很容易有的吧
台灣有哪些人是將官或者哪年升了哪些人
這不是連新聞都在報嗎
oviraptor wrote:
這個觀點看似很有道理
不過要是真的專注本業對客戶就比較有保障
現在南山被賣是在賣心酸的嗎?
AIG的本業又是什麼呢?

說白了
根本沒有任何專注本業的壽險公司
所有的壽險公司都在玩投資與各式各樣的槓桿
客戶只是她們吸金的對象
同樣的
要買南山的那些公司也都一樣啦

說實話
我就不覺得競逐的另外兩家台灣金控就有比較讓人放心


個人認為南山出售和PE壽險本業何者較穩健兩件事不太適合連結比較。誠如您所言保險和銀行主要作的事情一樣,都是吸取大眾資金、然後投資或放款賺取利差,只是保險資金天期長,投資的標的也相對不穩定,這是business nature。PE進來也會作一樣的事情,冒一樣的風險,而且他還有時間到獲利了結的壓力。AIG搞砸和PE相對注重短期股價的行為模式無關,個人覺得PE還是比較適合把公司拆了賣掉的案子,PE對報酬的高度要求理論上不太適用於長期的經營

講白一點
看過PE要求的ROE後,真的很難相信有什麼正常的biz可以讓PE長期持有然後meet requirement,即使南山現在淨值處於低檔也一樣
kuomh1246 wrote:


你知道那個中資只...(恕刪)


跟據報導博智在收購南山之前發行了可轉換公司債湊足資金
有45組法人及自然人認購

政府和大家應該關心的是這45組有沒有違反相關規定吧

另外如果對台灣這麼沒有自信
那冬天的冷氣團南下記得不要呼吸
因為冷氣團是帶著中國骯髒汙染空氣來的喔

政府應該做的事是應設法讓外資投入台灣
中資也是外資
讓外資賺到錢而且連本帶利的留下來繼續投資賺錢
因為錢留得夠多夠久,對台灣才是有利的
對台灣人才是有利的

至少在AIG賣掉南山之前有依照政府規定的把準備金提撥足額
很多國內保險公司還一再擺爛

台灣人坑台灣人是天經地義嗎?
美國人坑台灣人是我們歡喜甘願嗎?
只有中國人坑台灣人是十惡不赦?

那些只有紅綠沒有是非的台灣人,可能要開放自己不然就拿起槍桿抗暴吧
拜託!!

這些所謂的金融公司,保險公司.....等等
如果不去炒地皮,炒樓,炒股,用高利息借錢給人賺錢...

那用甚麼付你的保險理賠?
用甚麼去付你的終身紅利??
用甚麼去付員工薪水??

你以為所有的保險公司是靠什麼賺錢的啊?!
有哪家保險公司在街角賣冰棒或擺水果攤嗎?還是菜市場賣豬肉的?

所以什麼是用心經營保險?就是用心研究去炒股 炒地 炒樓.....
然後把風險做好配置,獲利和風險兩頭顧,為保戶創造最大的紅利收益,保持公司穩健的財務,
這就是好的保險公司,雷曼&AIG就是炒過頭了,把風險置之度外才發生這種事.
世界頂尖的投資公司卻因投資而倒,應證了~"菜蟲吃菜菜腳死"
kuomh1246 wrote:
就這麼簡單
年底我真的退保
我會來跟大家講...(恕刪)




OKOK~ 姑且不論動機是擔憂還是賭氣~~ 說到做到是好事~~

先給您拍拍手~~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本人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