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請教一檔富蘭克林新興國家固定收益基金就長線看來從2010年成立以來淨值就是逐漸往下走的最高到12塊.去年同期8.9一路下滑到最近在7.5徘徊我手中的淨值是-14%,跟版上一些人差不多這幾個月以來它的年化配息率約8-10%相較於以前高淨值時期的5%基金公司是有獲利而認為用來拉高配息優先於拉高淨值嗎以基金公司來說淨值與配息的配重比大概會是怎樣考量的而以資金屬性是閒錢來說還建議這支長期抱下去嗎
mozxcv wrote:以前在這裡談過,要買南非幣,先轉成美元,用美元去買南非幣,會買到比較多的南非幣。前幾天,再做個實驗,南非幣換回台幣,發現還是先轉成美元,美元再換成台幣,會換到比較多的台幣。 樓主先前說的我有看過,但個人有個問題,以南非定存息來說,每個月配50蘭特(1000美金直接轉南非),美金轉南非可以理解,因為用台幣買還是要換成美金才行,可是把配息轉成美金再轉成台幣,跟配息直接變台幣,前者會比後者少2元,不是像樓主說的會比較多台幣,是不是個人哪裡弄錯?還望樓主或其他人不吝指教ps.結果是用玉山銀頁面試算
cam139 wrote:拉高配息是迎合台灣...(恕刪) 如果是以高配息吸引資金投入但是淨值不見起色或是逐年下滑配息來源部分是本金那本質上會像是一種吸金效應大於操作績效的產品嗎而一些人配息領了十年,成本已經相當低的會不會在操盤者獲利不佳時是配息基金的一個很大負擔勢必要不斷下修單位淨值導致放好幾年的含息報酬率還是被壓在個位數呢煩請基金老手解惑
kopin0720 wrote:如果是以高配息吸引...(恕刪) 這隻基金的規模我記的2012年時,大概是80億美元,因為這隻基金的經理人有在炒匯,2014至2016他看錯方向,所以基金淨值不斷下滑,基金規模由80億美元減至38億美元,後來他就改走高配息策略,基金規模由38億美元增加至現在的100億美元.只能說台灣投資人喜歡高配息產品,基金的經理人只是迎合市場需求.
kopin0720 wrote:如果是以高配息吸引...(恕刪) 你說得對。這隻有人貼過7年的績效,含息只有10幾%,跟定存差不多。不要買這種績效暴起暴落的基金;買績效貼著指數走的基金。00726B也可以參考看看;我買的時候規模30幾億台幣,現在150億(壽險業有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