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2

配息基金、配息ETF經驗談

台股現在開放債券etf 交易,如同股票
手續費低,應無保管費
名稱:AAA級,到A級,或投資級債券!好多支

可以參考一下,大約都是4萬元一張上下!,等下殺時買進,放一年看看報酬率,是否比債券基金好!
fund10years wrote:
請問聯博全高收(台幣...(恕刪)
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 最近1月底配息
南非幣計價的配息率最高
不同類型 配息率有差異
AA類型(南非幣) 12.60%-聯博(盧森堡)公司
TA類型(南非幣) 12.16%-聯博投信公司

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AT.AA類型
基金註冊地:盧森堡
聯博(盧森堡)公司(外國公司)

聯博全球高收益債券基金-TA.T2類型
基金註冊地:國內
聯博投信公司(本國公司)
可以買新興市場國家政府債卷,從最低點開始漲了,可以小額投入,我也開始小額攤平
也可以買美國政府債,不過上述的利息平均3.5%

gary3155 wrote:
請問大家目前有基期較...(恕刪)
利息那麼少,夠吃飯嗎?我不貪多也不喜歡太少的配息,最好月配息有1%。南非幣基金是有,但高配息高風險(很可憐那樣就叫做高配息),但要本金不虧損,要能買在淨值低、匯率也低時。

我們的基金或保險單,可以向銀行借錢來投資,就好比房子可以借錢來投資,繳少少的利息,有套利的空間。一檔境外基金,好的幾千百萬、上億美元,我在想基金公司有沒有用基金再去借錢來投資?這樣可以提高配息。

mozxcv wrote:
利息那麼少,夠吃飯...(恕刪)
公元2000年前,銀行利率由7~8%逐年降,才讓人有買月配基金的念頭,長期投資基金雖不會像理專說得那麼誇張,獲利還是會有的,工作30年,月配基金,公司配股,儲蓄險,到目前有進無出,結婚前買房,退休後在宜蘭也買了房和一小塊農地,若是清算動產約當現金真的比我工作30年的薪資總和還多了20%(我每月還得付兩邊的安親費),倒是內人工作25年,股票進進出出,月配基金也盡是甚麼平衡啦,甚麼策略啦,新興市場本地債啦,拉拉雜雜,年後稍微清算一下也不過和其薪資總和打平而已,如果不是有早期儲蓄險還真的倒賠.內人說我傻,08年經濟風暴,我忍住了,內人股票基金全數變現,09~10年又陸續買回月配基金.以長期來說比較傻的人反而獲利較多.
投資是種學習,誰也不能保證,錢投下去之後,一定就能如所願。不旦股市有太多不確定因素,基金也一樣。只有大方向掌握的好,站得安全,然後視時機,有需要調整時就要調整,保持彈性,心胸開放,前途才會好。不要完全相信大師、專家,也不能完全相信自己。

mozxcv wrote:
投資是種學習,誰也...(恕刪)
投資是一種學習?這句話不能認同,投資就是要賺錢,公司投資要賺錢,家庭投資要賺錢,個人投資也要賺錢,只是投資不一定賺錢.應該沒有人把投資當學習的動機吧.除非口袋很深.
樓主大大應該是說投資是種學習過程,目標是賺錢,但要達成目標的過程要學很多
CS_TANG wrote:
投資是一種學習?這句...(恕刪)
賺錢當中也要不斷學習啊。時代不斷的進步,各種新的科技、新的工具不斷出現,如果有企業、有個人因為賺錢了,就不再學習新知,可能很快就被淘汰掉。

sicin wrote:
樓主大大應該是說投資是種學習過程,目標是賺錢,但要達成目標的過程要學很多...(恕刪)
對!我的意思正是這樣。

投資基金不再學習,符合我第一階段情況,那時開始買境外配息基金,幾乎都不懂,買了就沒有再注意它,配息大約一年才領出來一次,心想反正沒有多少錢,才200萬多,當作丟掉好了。買了約半年,就慢慢下跌,跌到2015年底,我的理專換了一位,他跟我說:基金可能會再下跌,建議我賣掉。我說賠錢呀,怎麼可以賣?他說:已經賺了16%了。我進去網銀看,還真得!雖然本金虧損,但含息報酬是+16%多。4年賺16%多,每年4%多比定存好多了,於是我就賣掉了。

賣掉後,我才在網路開始找資料了解、研究配息基金,覺得自己是賣在低點,於是又開始買基金,多花了手續費。結果買在2016年初,算是這波段的低點,有兩檔基金放到現在3年多,1檔含息+15%,一檔含息+18%多,放上4年一定比第一階段的報酬好。這是有在學習的效益。
  • 57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7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