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sonwong178 wrote:會扣本金的~不買...(恕刪) 以前曾經做過實驗:同時買有不扣到本金的,年配6%,有扣到本金的,年配8%至10%左右,都是美元計價的。放了一年左右,發現沒扣到本金的,配息少,遇到趨勢下跌時,還是跟著下跌;有配到本金的,配息多,當然也會下跌。但比較起績效,含息正負,沒有配到本金的,卻是輸於有配到本金,配息多的。於是,以後我就不再強調要買沒配到本金的,而是買有名望,規模大、配息不會太少,至少成立3年以上,跌了一波的。
mozxcv wrote:以前曾經做過實驗:.....遇到趨勢下跌時......(恕刪) 這,不需要實驗吧!配息就是部份贖回。= 部份不玩了。= 部份不參與以後的漲跌了。所以,趨勢下跌時,當然及早抽身的會比較好。(配多的比較好)這不是理所當然,必然如此?若反過來,趨勢上漲呢?問題是,我們事前都不知道啊!
ayz847 wrote:這,不需要實驗吧!所以,趨勢下跌時,當然及早抽身的會比較好。(配多的比較好)..(恕刪) 我沒有那麼聰明呢,總要實驗過我才知道、才相信。而且,基金看來沒有問題的,趨勢下跌時,我也不會賣掉,還是放著讓它跌,配息不錯給我就好,大有白頭偕老的心態。
我是覺得定期定額可以分攤一些成本。反正沒有人可以神預測到買在最低點,但是定期定額可以分攤成本。就算淨值跌下來可是相對地可以買到更多的單位數也是不錯,這樣配息的錢可以累積比較快,至於有沒有配到本金也不是重點,反正配出來的就養另一隻債卷基金。看看另一支可不可以達到0成本。
回顧我早期買的債券年配沒有10幾%的,近幾年來是為了迎合投資人才出現的"玩意"(配息低會沒人買),事實債券的配息都是來自-自己的淨值,換句話說都是拿自己的本金來配。因此實驗配息高的與配息低的誰績效好完全沒有意義,也是一種外行且毫無意義的實驗。
twjcy wrote:回顧我早期買的債券...(恕刪) 台湾多數人、保險業務/理專大多以配息率高低來評斷基金好壞,卻未深入研究基金投資配置標的,以至於跌的時候都不知道跌的原因,沒有耐心的人很容易就被洗出去投資債基這麼多年,覺得淨值穩定比配息率高還要來得重要,就算債基一年配息率10幾趴,假如本金、匯率跌個10%,一樣是徒勞無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