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885668 wrote:我覺得很奇怪為什麼都...(恕刪) 房貸借款餘額今年衝上7兆了這年頭買房都是用借的 包括自住 當然更多的是炒房但房貸卻是個金融高槓桿 是雙面刃要小心使用很多人對高槓桿沒什麼概念卻已經購屋了如頭期款100萬買1000萬的房子 槓桿9倍房價若升5%為1050萬 對頭期款來說上升50%; 房價降5%為950萬 對頭期款來說下降50%不幸降超過10% 頭期款被吃光 房貸高於房價就叫溺水屋相信在2014年以前運用房貸購屋是能讓資產快速增值的好方法唯2015年之後房市不再衝高 期間購置的房產若反向修正 要能承受這種壓力自住的需求 買能力可及的價格 跌不跌影響就不大
xieb. wrote:1.三鶯線已經在蓋了...(恕刪) 1.三鶯線已經在蓋了,等通車再賣會不會好一點?也有這樣想過,但等到通車可能是5年以後的事了實在不太可能等到那時候2.你最主要的問題是幫家裡還的信貸家家有本難唸的經3.用月配息的基金幫你付房租是個不錯的想法,不過錢只會越來越薄,租房子換個角度想等於是完全在付利息,只是這利息是幫別人付。而你現在的房貸的利息是2萬多而已,其它是本金。是啊,但別人的利息也不是我付的,是配息基金付的4.有50萬準備金倒不如投入月配息6%基金,一個月還有近2500幫忙繳管理費這個想法我也會考慮5.賣屋可以跟對方約好簽約後多久搬離,這方面先講好就好,先賣後搬,不用每月浪費35000我的意思是要租房子再整理好房子才好賣,不然別人來看整屋子的東西,實在不好賣6.家具很多都是跟著房子在走的,就算是租房子,換個地方或多或少也是會有一些額外的花費,這些也要計算在內是的,額外成本的部份我也有考量的家俱搬遷等費用最後,還是感謝X大的回覆
看了你的例子,你和你太太要30年內都不能倒或沒工作,如果撐到小孩長大願意幫家裡,就另當別論,所以這種房貸壓力卻實是很大,講句直白的話,賣了吧,絕對夠換間偏遠的房子,總價低坪數大也不錯,一樣都是房子只是地點不同,價錢差很多,對於現在的你有很大的幫助,基金繳房貸是有閒錢才作的事,如果哪天不夠繳房租不是要賣基金過日子,好好想想吧
假如把房子賣了拿去買比較舊或比較偏鄉的地方會不會比較好,1700萬應該是新大樓,舊公寓坪數比較實在,以同樣30坪來說,會多一間房間出來,或買頂樓加蓋,都能解決房間不夠的問題,且房貸應該是不用貸多少,又能省租房子的錢,先賣再買,已後也不用搬來搬去,每個月等於多了快三萬的扣打,希望能幫到你
房子。除了自住、節稅、傳承、之外。還可以像產品一樣有增值,持平,緩跌。多了解基金、股票、債卷,外幣、等等是好事。但是投資有賺有賠。版大的想法是想減輕壓力。也算變通的一種方法。換個角度想,也可以趁年輕。把這種壓力當作動力。把這種壓力習慣在身上。建議原銀行協商增貸,把信貸還掉。少了信貸的高利息。壓力應該會少很多。
房子沒還完房貸之前 都不是你的你也只是跟銀行租了那間房子而已其實以你們的收入來說也夠付房租的了先還完信貸還有550W可運用 這樣不僅省下每月27000多出的開銷也等於貼補了保險水電費只要剩下的550W運用得當 還是可以有多餘利息收入撐到小孩大了 就更輕鬆了每個月給別人利息錢 和每個月給你錢是不一樣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