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長期投資基金,其實還是會有賺頭的!


kitty05210521 wrote:
說真的基金真的要長期...(恕刪)


恭喜,祝 發財。
我們總以為自己比大多數人聰明,但其實我們就是大多數人。
你的年化報酬率大概是定存X2
卻承擔了基金虧損、清算的風險
認真想
也未必打敗通膨
基金的確有賺
只是和基金公司勾勒的理想相去甚遠。
最好的年化約5.5% , 還要扣手續費 , 還有比定存報酬率還低的 , 不是要酸文 , 我覺得投資方式可以調整一下.

我覺得你去抓 0050 這支的循環就好.
定期定額只要沒選到被清算的基金是有機會賺

單筆就只能靠運氣, 199X年, 我姐拿100萬買歐洲基金, 結果遇上網路泡沫, 一個月內, 淨值掉近50%, 最低僅餘40%, 經過十餘年至今日, 也只是回到當初投入的60%, 還好未遭到清算, 所以就一直放著。


saya wrote:
定期定額只要沒選到被...(恕刪)


" 經過十餘年至今日, 也只是回到當初投入的60%, 還好未遭到清算, 所以就一直放著。"

這.....不會吧! 到現在還只剩 60% ?!? 早應獲利了呀?!

不知是否可告知那一檔基金呢?!

kitty05210521 wrote:
說真的基金真的要長期...(恕刪)


酸民一堆不必理會..

恭喜你能夠實踐定期定額長期投資的理念

學到了不只是帳面上的東西 是成功的方法
我目前的所有基金也都是正報酬,不見得賺很大,基本上除長期投資+考慮波動性大之外,我還會看該筆基金的基本面+操盤團隊的過去績效,以及評斷本檔基金開賣至今是否趨勢向上,才決定是否買這檔基金,這方式不見得讓我大賺,但也不容易賠,比起定存,我覺得這樣就足夠了。
要理財投資,基金當然不是一個好的標的,光一個費用率就吃掉你的報酬率了,等於你是拿錢去養基金公司的員工,不過,正如我前面說的,定期定額買基金是個"存錢"的方式。

什麼是存錢?就是沒錢時才要存啊,有錢時就去理財了,還存什麼。
存錢時最怕什麼?怕亂花,太容易變現的標的都不利於長期的存錢,譬如銀行存款。而海外基金,變現至少要1個禮拜,而且你常常搞不懂這支基金到底投資了什麼東西,所以每個月扣款常常扣到忘記還有買一支基金,平常報章媒體也不會看到相關新聞,不像投資台股,三不五時就會看到相關新聞,會讓你心猿意馬,這不利於存錢。

存錢階段不要太在乎報酬率,因為意義不大,你看一個月扣1萬,5年也才60萬,要10年才有一桶金,報酬率差幾%會差多少?存錢的重點在於"存"這個字,強制性比較重要,獲利沒那麼重要,賺太多的反而讓你心猿意馬,忘記了初衷,可能會換來換去,或是拿去花掉,就沒有存到錢了。

基金會被清算,全世界有多少支基金?被清算的有多少?清算後讓你血本無歸的又有多少?
清算常常不是因為賠錢,而是因為規模太小,基金公司不敷運作成本而選擇清算,要避免被清算,不要選擇那種因應潮流而誕生的基金,譬如金磚四國熱絡時成立的相關基金,或是網路本夢比熱絡時成立的網路基金,或是石油大漲時成立的新能源基金等等,這種特殊基金容易因熱潮退去而規模縮減,繼而被清算,盡量選擇老牌、普通又規模大的基金,這種基金被清算的機率不會高於搭飛機墜機的機率。

理財是有階段的,第一階段是存錢,有了幾桶金之後,才是第二階段的投資理財,所以我前面才建議樓主要思考什麼時候贖回的問題,基金是拿來存錢的,存錢不是一直存下去,而是要運用與管理,要開始思考怎樣讓資產穩健的成長。
merlinee wrote:
你的年化報酬率大概是...(恕刪)


算法沒那麼單純,
樓主有贖回一部分,這部分不太好算。
還有,
定期定額績效本來就只有一半,要跟其他投資比,定期定額者要x2

個人是不鼓勵定期定額。我都用大部位單筆下。

ejan1969 wrote:
重點是定期定額+長期,這兩個要素缺一不可。

長期的定期定額會讓成本降到均值以下,這是很簡單的數學算式就可以算的出來的,一旦價格回到均值以上,那就是獲利了,然而這個還是有前提的,第一是時間要夠長,長到價格有機會回升,第二是價格的波動要夠大,波動越大的,越有機會扣到便宜的價格來降低成本。

所以定期定額買基金,最好挑價格波動大的標的,也就是beta值高的,再來是,趨勢向下的標的會比向上的適合,假如你是買趨勢向上的,那你買的單位數就越來越少(單價高數量就少),雖然你一開始買就賺錢,似乎很爽,不過買的總金額才一點點而已,賺也有限,一旦價格開始波動往下,你就得承受一段艱苦的心理過程,由奢返儉難啊!

定期定額買基金就是一種存錢,關鍵是持續性,一定是可以獲利的,不過也要緊記他的缺點,就是費用率,大約都是每年1、2%左右,這個在金額不大時還可以忍受,當你是幾百萬之後,這個就是一筆不小的金額了。

還有另一個要關注的是,什麼時候贖回呢?
如我前面所說,定期定額是一種存錢的手段,而且你好不容易存到一筆錢,而且價格也漲到均價以上,不實現獲利,難道還要等他再回到均價以下嗎?當然也可以啦,再繼續扣下等待下一個循環。


股票型基金 , 買了基金 , 台股你就是法人 , 境外基金你就成了外資 , 朋友買了一支基金 , 三年5% , 我請他直接拿去定存 , 德盛綠能這支 , 當年我開賣前買入出在淨值 18以上 , 我很好奇有多人買在這種價位 , 有誰看過這支換過幾位經理人 , 這隻目前持股和當初有何不同 ?

我還是只能說 , 投資還是要用功看 , 不要想說一直丟錢進去就會獲利 , 如果只是抱著"存錢"的心態 , 我反而建議分批買入債基.

總之 , 投資人還是要建議你先弄清楚自己在買甚麼 , 還有為什麼可以買 , 不是聽理專說 , 是要問你自己.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