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大家分享股票而我分享自己玩基金的小經驗

再來看這張圖 (from 基智網)


先說明一下,上圖中的台股績效是加權指數不是較客觀的報酬指數
2007得獎,是在粉紅框內的時候。(謝文雄)
2011得獎,是在藍色框內的時候。(鐘景星)
而版主投資該基金,恰好是紅色框內的時候。
也就是說最近27個月,他操作績效-11.33%,輸給同時段大盤的-5.79%。(更別提報酬指數)

這怪不得版主,因為你在2011年3月時往前看,看到的是藍色框的耀眼亮麗。你也想不到它會換手操作。但是,它換手你沒有注意到嗎?(通常,換經理人不是好事)。這只能怪自己囉!
板大不要洩氣,其實你已經在進步了。從傻傻的【定期定額】到【逢低買進】,這就是一大進步。我相信,很多基民還停留在第一步。

在此有一個建議,前述的【逢低】,不應該是逢該基金【淨值】的低,應該是逢【台股指數】的低而買進。換句話說,應該以大盤指數的高低為你判斷的基礎

至於投資標的,台股基金與台股ETF,都是一籃子台股,比起買單一個股來說,風險一定是比較分散的。

如果還是喜歡台股基金,個人的建議是買指數型基金。譬如我在4樓圖片中所列出的那檔指數型基金,最近年度一直都跟指數表現很貼近。

你可以直接到投信開戶,在生日那個月的第一筆定期定額是終身免申購手續費。它一個月可以30天扣款。而且扣款日當天下午四點以後才到你銀行扣款,四點之前隨時可取消,超級有彈性!(大部分投信在扣款前一晚就把你錢扣走了)

(我只是投資人不是業者。為免廣告之嫌,呆會,會刪除部份內容。)





yumeettef wrote:
我的思維不會想買零股...(恕刪)
我也不投資主動型基金
只投資ETF
鑫豐證券17折(手續費10元以上)
要買零股的話,可以考慮鑫豐證券
就算有最低手續費20元的規定,也比主動型基金便宜
更嚴重又讓投資人看不清的是基金本身從淨值內扣的總開銷比例
樓主研究了這麼多,這支基金的總開銷比例多少?
可不是只有經理人費而已,而光經理人費就已經是ETF總開銷比例的好幾倍了
收比較高的費用,又能擊敗指數,這有兩種狀況
一種是經理人真的很會選股,可以擊敗指數
另一種就是經理人把你的信任與托付,賭博式地押在風險較高的標地,
只是比較敢睹而已
當浪潮退去,才知道是誰沒穿褲子在游泳
樓主研究過主動型基金是哪一種嗎?

新的006204,暱稱台灣200
覆蓋率更廣,價格門檻也比0050低
上次掛35元,結果最低35.1,就一路飆上去了
富邦的采吉50跟0050是一樣的,但交易量還不大
對ETF長期持有者,是沒什麼差

ayz847 wrote:
◎下面這張圖包括,A...(恕刪)


一目了然
精挑細選,不如不選
指數就是注定要打敗超過50%(因為費用率)的主動型投資人
又有哪一隻主動型基金,年年都在前面50%?
yumeettef wrote:
玩這支基金兩年多,打...(恕刪)


從2011/9月底到2013/1月中不定期不定額買進群益創新科技
假設是在2013/5月中以後用22塊出清好了
我用yumeettef你的進出資料算了一下
年化報酬率大概是13.5%

看起來很棒是吧

不過如果是用0050當作標的
從2011/9月底開始到2013/1月中期間都用定期定額投入好了
同樣最後在2013/5月中出清

年化報酬率是15.9%

費心費力去找主動基金再常常看盤注意買點
結果還輸給完全放空傻傻買進0050的被動投資

主動投資要打敗被動投資真的很難

華裔台灣人 wrote:
從2011/9月底到...(恕刪)


有把0050配息算進去嗎?
雖然不算配息就可以打敗很多主動型基金了
也是很多主動型基金的手法
拿加權指數比較
而不是考慮配息再投資的Total Return指數
看起來就沒輸這麼多

AMD_Hammer wrote:
有把0050配息算進...(恕刪)


我用報酬指數算的
0050只能和不長進的國內基金比
和國外高收益債或是全球債比
被甩到看不見車尾燈,更不用說更高的東協或新興市場基金
債劵基金收的手續費比較高還是狂勝0050
少外行了吧!
比,當然要同性質的東西來比。
那你怎不拿東協基金去跟台北市的房價比?
不拿高收益債去跟黃金石油比?
不拿腳踏車去跟飛機比?
不拿香蕉去跟芭樂比?

房地產和股票都可以比較投資報酬率了
只要是能賺錢的有規定哪種不能比較的
也沒聽說股票和債劵不能比較
都拿主動型基金和被動型基金兩種不同的來批判了
0050也是基金的一種,為何不敢和國內外的基金比較
確只敢一直攻擊台股基金
還是怕輸的難看,沒辦法推展你的0050神話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