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阿寰 wrote:富蘭克林坦伯頓成長 Yuan wrote:富蘭克林坦伯頓成長 謝謝大大建議,放入菜單裡...DSLRPDA wrote:可以考慮能源型基金 .... 可以直接推薦給我嗎??不然該去哪裡查那些基金投資標的在能源類產品...blackcafe wrote:自己先要搞清楚要的是什麼? 要投資還是要保險? 我要投資我要投資,不要保險....只是我都沒有做功課....那大家都是跟銀行買的嗎???謝謝!!
很多人的觀念都是買國外基金,但敝人不這麼想,因為國內才是比較有切身關係也比較熟悉的市場,而且一般人買國外基金都是以台幣扣款,就算有賺,也同時需考慮匯差,更別說投報只比銀行好一些,既然可接受高風險,不如選定單一基金定時定額,若真的對國外市場有高度興趣,不如等定時定額有累積一筆資金時,再選時機點單筆進場,但建議開個外幣帳戶來扣款,這樣還有機會賺匯差,基金是長期投資沒錯,但絕對不是放著就好,千萬別相信這種話,一定要適時贖回獲利了結,應該沒人閒賺太多吧,金鑽獎可以是一個選擇方向,且建議要瞭解該基金的持股明細,這樣可以分析它的景氣循環以上看法供您參考,年報酬要30-50%絕對有機會
保險公司的基金,基本上比不上排行榜的基金我個人從不買那類的基金。我挑選基金的方法,是買當期的Smart智富月刊(可以多買幾種),從中檢視一年期投資績效最好的再看看這支基金過去三年、半年、五年的報酬率,是否仍舊在前十名或前二十名。這樣,可以刪選剩下幾支而已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績效,但至少這是個客觀的挑選方法如果手邊有多點閒錢,可以分開放,每個買5萬,等半年之後,看看那個績效不好就把他轉換利用這個方法,我也剛挑了亨德森泛歐地產基金、美林新興歐洲(美元),這兩個是定期定額預計本月儲蓄險到期之後,要投進去了另外,先前的有印度、泰國、北歐等,績效還不錯,至於日本,都聽說前景很好,但我買了半年,竟然無聲無息,決定轉換到菲律賓基金真的不要對基金產生感情啊富坦那支啊.....可以啦,很穩,基本上穩賺(高於定存利率)且不賠,但我從沒買過,嫌它獲利率太低了
swoosh wrote:建議要瞭解該基金的持股明細, 請問要從哪裡才可以看到基金的持股明細啊??網路上查到的大多是近年的一些投資績效而已,很少有明細可看到!!謝謝~~另外,就是到底是跟銀行買 還是 跟投信買??手續費會差很多嗎??另外就是跟投信要怎麼買阿??去那開戶嗎??感恩阿~~
看到大家都推薦『富蘭克林坦伯頓成長』,這隻我也加1票。誠如其他人所言,它比較穩,不敢說穩賺不賠,但是你定期定額長期擺五年下來,要賠錢的機率不高。我不敢斷言它一定穩賺,畢竟基金就是去買股票,誰知道雙子星會被飛機撞垮,買股票一定有風險,只是『坦伯頓成長』比起其他的基金而言,算是很穩的一隻了。至於買基金的方式,簡述如下:1.海外基金部份:可以跟銀行、券商買,但建議以銀行為主。為什麼建議銀行呢?因為我覺得銀行的通路多、取得資訊也方便,最最主要的是......我只有跟銀行買過2.國內基金部份:可以跟銀行、券商、投信買,不怕麻煩的話,可以直接跟投信買,特別是那些有網路交易功能的投信,像JF、保德信、群益、景順、ING跟投信直接買的好處是,省掉銀行的『信託管理費』,而且,手續費通常還有相對銀行的高額折扣。缺點是:1.你要自己先去開戶,而且自己要記得記帳整理,不然你哪天要贖回時,你還要想一下是在哪邊買的。2.投信只會賣『自家』的產品,你不可能在JF投信買到ING的基金。跟銀行買的好處是,『通常』銀行的產品線比較完整,可以提供一站購足的服務。以及你可以清楚方便的了解目前的資產配置狀況,便利你日後的投資決策。缺點就是:銀行會在贖回時,跟你多收一筆『信託管理費』,雖然不多,但也是一筆支出,這點對於斤斤計較的小弟我而言,算是一個不得不注意的部份。另外,銀行的手續費,通常是按照公告價(3%或2.5%)來收,偶爾促銷時會打個折扣,所以比較起來,銀行收的手續費相對比較多一些。最後,提醒你一點,很多投信、銀行在給你看月結單時,列出來的投資報酬率都『僅供參考』而已,因為,那個投資報酬的計算都是『不考慮』『申購手續費』及『信託管理費』的,所以,當你看到小賺時,可能你扣掉手續費及管理費後,只是損益兩平或小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