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請問有人買定期定額基金真的有賺到錢嗎?

買了兩年多的債卷型基金
配息是有了,但是淨值也是往下掉
加上配息獲利約1-3%左右
平均一年約1.5%
感覺差不多跟定存一樣~而且還要承擔風險
打算要慢慢贖回,還是入袋為安
簡單來說 定期定額 是要投資標的能夠漲回購入時的淨值

但是成功機率很低

小弟的文章 請參考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91&t=2812562&p=1#36786787
國外基金的熱潮已過, 國外基金在現今的經濟不穩定的情形下已無利可圖.
早年國外基金會獲利是某些市場有新聞可炒作, 今日要炒作什麼?

基金買國外的我個人認為是最不聰明的.
1. 國外基金經理人年收入會比台灣的基金經理人低嗎? 菲律賓有可能, 巴西有可能, 印度有可能, 烏克蘭有可能, 奈及利亞有可能, 美國不可能吧? 英國不可能吧? 日本不可能吧?

2. 國外基金經理公司的營業毛利會比台灣基金經理公司的營業毛利低嗎? 那些人的年所得是你的三倍.

3. 國外基金手續費會比台灣的基金手續費低嗎? 那些人的年所得是你的三倍.

4. 匯差.

我覺得買國外基金的人有些是覺的買國內基金很遜, 跟不上潮流, 無國際觀.

買基金只是為了賺錢, 與國際觀無關.

回頭看看台灣基金成本低很多, 反正無論是國外或是國內的基金經理人都是沒本事用自己的錢賺錢, 都是透過拿穩賺的經理費用賺錢, 只要台灣國內基金規模夠大, 基金經理公司都不太願意讓此檔基金操作績效變差, 也就是會全力用自己基金經理公司的其它爛基金護盤自己的招牌基金. 基金經理公司只要有一二檔招牌基金就可再透過廣告募集其它新基金.

我要是開基金經理公司就會這麼做.

買基金的風險本來就大,但人云亦云....實在有趣,台灣有幾家公司的股價可以十年不變,更不用提台灣的優秀經理人.....
要買基金的先看看這個新聞吧~~尤其是國內的基金
別再幫人抬橋了
我相信這只是冰山一角~吃相難看才被查出來
別再人云亦云了~~人性都是一樣的~~

連結
Ambers wrote:
自己本身有買3000...(恕刪)


我不是專家,我定期定額是有賺,但賺不多就是了,只求打敗通膨

我很常期待我的基金大跌,那時候我才會想再單筆買

而最近我的基金的淨值,的確又到了一個半月來的最高點了,準備開始陸續賣一點
I trust everyone,but I don't trust the devil inside of them!
很多教人買基金的書上都會一再強調停利的重要性,
小弟也很好奇, 有人定期(不)定額有確實執行停利點贖回, 但長期還是虧錢的嗎?

freeman9955 wrote:
國外基金的熱潮已過,...(恕刪)


對,去基智網看看就知道

明明一堆基金,你長期定期定額就真的賺啊

那你就要問為什麼自己沒選到一檔
I trust everyone,but I don't trust the devil inside of them!
我有賺,主要是債券基金,這幾年新興市場債很好賺,pimco總回報也很強,不只賺價差,配息的部分更甜,這是我主要的基金,其他就搭配全球多元收益債券和股票型基金,股票型基金主要投資在新興亞洲,多元收益債券計入配息就有賺,而股票型基金是去年中才開始買,採停利不停損,低檔加碼的方式,目前也有賺一些

其實我自己操作基金,股票,和期貨下來,我認為基金是較容易賺到錢的,但就是穩穩賺,比不上股票或期貨的獲利想像空間,所以頂多就是資產配置的一環罷了

===============
另外定期(不)定額如果要10年才會賺錢, 那要不該區域經濟一灘死水(早年日本幾乎是一個慘字), 就是基金經理人太差, 正常來看, 一檔合理的基金, 定期(不)定額投資, 走一個經濟循環就應該有停利空間, 我認為三年是合理的極限, 拖過三年還不賺錢就有問題, 要不該停利沒停利, 就是基金經理人太爛, 以過去全球最慘的中國為例, 還是有不少的中國基金三年報酬是正的

其實我最常看見定期(不)定額沒賺錢的都是"沒停利", 隨著經濟循環抱上又抱下, 然後受不了了, 再一次的經濟循環底部時, 出來說買基金都賠錢, 然後開始有人談成本問題, 也讓當初進場沒思考投資成本的人突然有恍然大悟的體悟, 覺得錢通通被經理人賺走, 最後認賠收場
Ambers wrote:
那倒不如現在就好好存在銀行就好了

...(恕刪)


自己明明就已經說出答案了!! 還懷疑自己!!

投資一定要從正數開始!!!
人有三種贏家模式無法複製: 別人的出生。 別人老爸有錢。 別人有遺產繼承! 別把老輸當老師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