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

分享個人對月配息債券基金的想法跟規劃

INNOCE wrote:
CC1311 wrote:
還搞什麼月配息...根本是大外行+沒水準(偏偏台灣人腦殘都愛月配,愛個"FU")
...(恕刪)


講這些話
表示你根本不知道何謂債劵
請你去買本債劵的書籍好好讀一讀


CC1311 wrote:
請買台股就好!有8~9%,甚至10幾%都有
...(恕刪)


哪支台股基金或股票可以每年穩穩獲利8~9%,
請你告訴大家
如果有這種基金或股票
請留下100億的額度
我去叫勞保基金來投資


債劵基金就不用手續費?保管費?經理人費???

10幾趴台股多的是
http://stock.wespai.com/rate101
上去看看吧
但是不能填權息的有個屁用~年年貼息

月配本來就划不來~月配就是要花到成本!!!!全世界只有呆灣人跟日本人愛
(難怪這2個國家現在都那麼慘,因為頭殼都裝大便)
很多不管債劵或基金都標綁月配息...都拿自己的本金去配
你沒有詳閱公開說明書

美國聯準會持續的量化寬鬆政策,導致美元持續走貶,國際熱錢紛紛流向新興市場,推升新興市場債券與高收益債券的走勢。高收益債券最近許多人滿熱衷的,國人尤其偏愛月配息基金,覺得配息率比定存好,放在銀行不如去買高收益債券基金按月領配息,專門挑配息率高的基金來投資,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每個月領配息,當然基金可用來投資的金額就相對變少,基金的績效如果不是很卓越,採用較高的配息,充其量只是將投資人的錢先還一部分回去,但是投資基金終究要有贖回的一天,基金的報酬率比較重要


金融工具很多~有人賺有也人賠
起跑點基金已經落後一大大截
真的喜歡去買ETF 0050,0056等等(月配跟年配有差嗎~好吧 有差...爽度跟奇摸子)
可惜台灣環境還不夠成熟~檔數不夠多
要買國外的ETF必需複委託..成本一樣貴鬆鬆
聽說慢慢要跟香港一樣開放了

各位捧友~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想買的請繼續,爽就好

CC1311 wrote:
你老兄的買的是聯博高...(恕刪)


Barcap Global High Yield Index


聯博全高收A2


你看了這兩檔全球高收益債是否改變你的想法.....
如果你還是很懷疑高收益債真的很差,有興趣把所有累積型的各類高收益債走勢叫出來看..
你會發現到幾乎都是走正斜率,只是斜率高低問題....
配息型高收益債還原後就是累積型...這也就說明其實大部份的時間都能夠填息的...
否則累積型是不會走正斜率的....
希望你對債券有瞭解後再提出更好的見解吧...
undefined
zmch wrote:
你看了這兩檔全球高收益債是否改變你的想法.....
如果你還是很懷疑高收益債真的很差,有興趣把所有累積型的各類高收益債走勢叫出來看..
你會發現到幾乎都是走正斜率,只是斜率高低問題....
配息型高收益債還原後就是累積型...這也就說明其實大部份的時間都能夠填息的...
否則累積型是不會走正斜率的....
希望你對債券有瞭解後再提出更好的見解吧...


高收益債就是垃圾債這點沒問題阿
一有波動或崩盤
它絕對死第一個

我也沒說一定不能買
風險跟報酬是成正比的
藍籌股跟績優股配的少~爛公司配的自然高
有人敢花比較大的風險去衝
那當然沒話說

現在績效不代表未來績效

重點我不是針對哪檔商品做評論
而是針對基金或債券基金也好...成本實在太高了


喜歡的還是可以衝

CC1311 wrote:
高收益也就是垃圾債...買的都是爛公司...(恕刪)

非投資等級債,未必是垃圾債,發行公司未必是爛公司.

宏基在台灣是大廠,它的評等也是非投資級(BB+),所以是垃圾股?

債券的配息來源, 除了債本身的票面利率外,還有債本身的價格淨動的資本利得,
債券最大隱憂是違約率,一般債券基金都買收百檔的公司債,
除非像2008年的金融風暴, 否則要大幅下跌不容易.
CC1311 wrote:
undefined高...(恕刪)


成本高一定是不好的工具...那也未必...

若真的照這樣的說法...期貨是很好的投資工具喔...

但卻很少人推薦靠期貨來理財...這時該不會說...因為槓桿風險太高....

我覺的是最重要的是投資符合適合你的金融商品比較重要...

有興趣可以看此篇文章論述...(分享)從動漫獵人看出投資屬性的重要性....

CC1311 wrote:
你老兄的買的是聯博高收益債

呆灣郎最愛買這檔

老實說..是運氣好

有人買股票也有人賺阿

高收益也就是垃圾債...買的都是爛公司...風險自行想像~不然利息哪可能那麼高


朋友有一個做理財的 也說 台灣人最愛
說國外好像幾乎都半年配或一年配
不過高風險 當然會隨時注意淨值 不像全球債那種 放了幾乎可以不用管

我對債卷也不是很瞭解 高配息 有高風險這我知道
不過我都這樣 買低賣高這樣 逢低就加碼 等到高點賣一些或全脫手 等下一次進場時機


CC1311 wrote:
10幾趴台股多的是
http://stock.wespai.com/rate101
上去看看吧
但是不能填權息的有個屁用~年年貼息...(恕刪)


誰在跟你說配息10幾趴?!
我是說年獲利10幾趴
你該不會連配息和獲利的分別都搞不清楚吧?!

只能說,你根本連債劵的獲利來源都搞不清楚
卻只會一直重複"拿本金來配息"這種說辭
真是令人無言

CC1311 wrote:
高收益債就是垃圾債這點沒問題阿
一有波動或崩盤
它絕對死第一個...(恕刪)


垃圾債這點之前已回應你.
而你說波動或崩盤絕對死第一個, 亦顯現你對債市的不了解.

不可否認, 高收益債和股市波動是相關的,
但其波動度並沒有股市那麼的高.
死第一個會是股市.

基金是一種投資工具, 只是可能不適合你而已,
但不需用你的偏見而影響別人.
之前買了股票虧了一大堆,從之前的交銀,太電,東元到現在的茂矽,力晶,甚至於宏達電及鴻海,都是輸到脫褲,所以現在是談股色變,好像也有買中鋼,想說等配息,結果去年買在33元到現在沒填息,反而還在貼息中,這好像也是從本金拿出來配的道理一樣嗎?
反觀我的另外投資海外債卷配息基金,已經陸續投入5年多,累計已配了近130W,這130w我又拿去買其他較高風險基金,現在也有一個月配9k多的配息,這9K也是再投資相同的標地,因為先前大額單筆投入時點都還不錯,淨值現在也都還是正的,投資大道理我不懂,只是之前投資股票賠了一堆,只留宏達電2支(因虧很多,我的基金賺的都不夠賠),其他壁紙還有一堆~雖然版上有先進笑買配息基金的人笨,相信就近年來這些笨蛋應該多少都有賺到錢吧~
基本上, 我認同樓主的現金流概念, 我也認為對多數人而言, 從將來事後來看, 恐怕也是比較好的選擇.
但有些作法我則不認同, 例如以比重過高的高息債券, 以及不計較未來本金減損的觀念, 這其實都是很危險的.
不管是債券或股票, 都不應該一開始就追求過高的息率, 因為以正常的市場效率而言, 過高的息率,
有很大的機會會導致投入資本的逐漸減少, 而隨著資產減少, 未來的配息金額也必然逐漸下降, 雖然息率看起來還是很高, 於是在規劃時看起來很理想, 你可能以為只要1000萬就可以規劃未來的生活, 但最後卻發現, 本金減少了, 配息也減少了, 面對只會上漲的物價, 你開始擔憂了.


正確的作法是反過來, 要追求資本與股息都會成長的現金流, 才能保障你的未來.
國外有許多人為了退休規劃的投資, 重視的都是這個點, 過高的息率, 可能意味著配的比賺得多, 也意味著未來成長空間有限, 反倒是低於3%的股息率, 意味著未來的股息提升空間, 比較受青睞. 眼光放遠一點, 不要被眼前只能看到的那一層糖衣給誘惑了.

==================================================================================
+100
我覺得開板樓主是理專...
月配息絕不是好標的
月配跟年配 有形跟無形的成本就差了12倍(一個一年算1次,一個12次,以為是免成本喔)
全世界也只有呆灣人跟日本人愛這種產物(難怪2個國家都那麼慘,因為腦子不清楚~貪圖小利,殊不知人家要你的本阿)

不對單一"商品"做評論,而是針對"架構"
每個商品都有賺有賠

=================================================================================
有網友成本舉期貨便宜當例子...無言

成本,悄悄吃掉獲利的大怪獸
國內一般股票型基金的年度總費用率大約為 1.75%,而指數型基金的年度總費用率大約只有 0.85%。每年約 0.9% 的費用差距對於投資人來說,到底有多大的影響?

指數型G金或ETF才是正途
股神巴菲特9次公開推薦指數型基金

================================================================================
債券跟股票的區別沒人不會分吧
請問美國國債 跟台灣公債也是債劵阿
為什麼獲利率低的可憐
而一堆搶的"高收益債"能給那麼高的"獲利率"
就是因為賭
買的就是二三線甚至四線的公司
高風險享受高獲利

如果是金額較大的定期定額投資(或單筆),可以投資ETF,因為內扣費用較低,不過需要手續費若是金額較小的定期定額投資,可選擇指數型共同基金
  • 3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