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9

中國「國債」及「 銀行理財商品、基金 」 討論!

工商時報【李書良╱綜合報導】

台商要注意了!中國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等6部委昨(19)日聯合發布「非居民金融帳戶涉稅資訊盡職調查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稱,7月1日起,大陸境內金融機構將對存款帳戶、託管帳戶、投資機構的股權權益或債權權益,以及具有現金價值的保險合同或年金合同,進行盡職調查。

辦法顯示,其所稱的金融帳戶包括存量帳戶和新開帳戶。其中,存量帳戶包括存量個人帳戶和存量機構帳戶,存量個人帳戶包括低淨值帳戶和高淨值帳戶。新開帳戶是指2017年7月1日以後在金融機構所開立,由個人或者機構持有的金融帳戶,包括新開個人帳戶和新開機構帳戶。

辦法強調,這些帳戶不論金額大小,都應透過盡職調查識別帳戶持有人是否為「非居民」。同時,上述部委也要求金融機構,在今年年底前對存量個人高淨值帳戶完成盡職調查、2018年年底前對存量個人低淨值帳戶完成盡職調查。

路透報導指出,上述辦法推出的背景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於2014年7月發布「金融帳戶涉稅資訊自動交換標準」(CRS),獲得當年G20峰會的核准,為各國加強國際稅收合作、打擊跨境逃稅避稅,提供了強有力的資訊工具。

辦法稱,經中國國務院批准,中國向G20承諾實施CRS,首次對外交換資訊的時間為2018年9月。據了解,去年底中國國家稅務總局已經表示,將從今年元旦起將針對非居民金融帳戶進行涉稅調查,尤其是高淨值帳戶將首當其衝。

專家建議,在全球反洗錢及稅務資訊愈加透明的浪潮下,約有90個國家都將於2017年至2018年加入簽署CRS,包括避稅天堂的維京群島、薩摩亞等都,香港和新加坡未來勢必也會完成立法。許多台商將資金帳戶設在海外,但隨著國際間稅收徵管資訊愈加透明,建議台商應檢視財務架構並提早規畫。

另有市場人士認為,受到CRS與大陸官方將清查境外人士帳戶的影響下,今年以來海外資金不斷匯入台灣,意外成為推升台股上漲的一股動力。
來沖沖!去沖沖!

飛機早去、晚回! 把認證搞好了! 真是累呀!

若是有要回去認證的,記得 U key 也要帶,有的會要求一併更新哦!
傻綠班的鴿 8:17 ━━━━━━━━●━━━ 14:50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禮誠工作室 wrote:
來沖沖!去沖沖! ...(恕刪)

辛苦禮大了
看了禮大這篇
踏上對岸國債之路
雖然匯率...

不過不會使用工商銀給的像"小型計算機"的東西
始終無法登入網銀
續買國債創造複利夢碎
打算明年到期把錢移回來了
t910374 wrote:
辛苦禮大了看了禮大...(恕刪)



我想這個跟有錢去玩 股市、期貨 和 債卷 的想法不同吧! 匯率是一定會上上下下的!

我自已是這樣想啦! 當 中國 由出口導向變成內需導向時! 那他的錢還有必要那麼低嗎?

當然這需要一些時間! 只是要多少的時間? 5 年、10 年、 15 年? 我想誰也說不準!

回想 15 年前我第一次去中國 和 昨天 去中國 ,那差別之大! 其速度真的超過我的想像了!

再那 15 年後會如何? 真的只能聽 老美 說升就升,最後搞的和 日本 一樣,崩潰的 20 年? 還是自已走出一條路?




而轉回來也是一條辛苦路,有量額控制的! 但是至少多少可以回來一些! 我是靠 淘寶 回來的啦! 哈~~~

傻綠班的鴿 8:17 ━━━━━━━━●━━━ 14:50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央行強調,自 2018 年 6 月 30 日起,類似支付寶、財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公司受理的,涉及銀行賬戶的網路支付業務,都必須通過網聯平台處理。中國輿論認為,這是央行試圖收編行動支付業者,是相當具有中國特色的金融監管。

因為原本第三方支付業者,可直接與銀行對口,之間的交易,政府其實並不清楚,而這對金融監管造成了風險,等同各家支付公司形成自己的清算體系,資訊並不透明。雖然對金融科技而言,去中介是一種特色,但這可能不是中國政府所希望看到的,也是網聯平台之所以誕生的原因。

。。。不知道這樣對p2p是不是更穩的利多消息,資金更透明。。。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注意到以下九月大陸外匯管理局的新規定,以後資金看來要取出會是越來越困難了


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将会展开银行卡境外交易讯息收集工作,九月一日起,內地银行卡,包括信用卡,在境外提取现金,以及单笔签帐一千元以上,都需要上报。发卡行要在每日中午前,上报过去二十四小时的银行卡境外交易讯息,即使在节日及假日也不会顺延。

反正不管在中國以外怎麼花怎麼領
就是相當於總額一個人一年5萬美金的外匯額度

真的是非常小氣啊......

看2016-2017年這外匯管制的強度

連安邦集團 萬達集團 海航集團 海外併購都被點名啦.....一般老百姓連大氣都不敢喘一聲啊

說RMB這幾年不會匾~~我是不信的......但也匯不回來了呀


b1859ivy wrote: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注...(恕刪)



brandonhu wrote:
央行強調,自 2018...(恕刪)


上面政策跟P2P沒啥關係

中國政府是想把阿里巴巴+騰訊(支付寶+餘額寶等手機網路支付納入政府管控)

至於P2P是中國金融緊縮貸款下大概率一定會慢慢消失的金融融資管道
三年電子化國債明天到期

現在匯率很差 想說繼續丟個三年在那邊

可是明天晚上才能碰到電腦

這樣還有機會買到嘛= =?
我的電子國債也是明天到期,續買+1
  • 17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