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小英說2018為台灣20年經濟最好 ? 勞退基金去年卻虧損423億 史上最慘

creamlemon wrote:
我看不出那裏打臉,...(恕刪)


https://udn.com/news/story/11311/3626362

如果 這個是假新聞, 那麼幾種可能

1. 聯合報報了假新聞
2. 行政院騙了聯合報
3. ......etc

其中這一句, 如果報導是真的, 那麼就是行政院發言人說謊

"" .....勞動基金(含勞退及勞保基金)規模四點二兆元....
於國民黨立院黨團質疑政府基金操作績效,Kolas強調,相較於台灣股市總體表現,勞動基金去年表現雖有虧損,但以去年投資股市一千兩百億元來看,虧損比率約為百分之三點三,與台灣大盤全年下跌百分之八點六相較,仍算穩健。 ""

(1) 勞動基金, 只拿了3%比重 長投短投台灣股市 , 看官 , 你信不信?
(2) 今年1/25止 賺了 953E

也就是說 國外的證券比重 + 國內1200E 總共在25天內 賺了近900億 ( 其它為1/12的類固定收益 ) , 看官 , 你信不信?

所以我才說, 你寧可拿事務官公布的數字討論 ;
避免拿政務官或政客的說詞來深究

~~~~~~~~~~~~~~~~~~~~~~~~~~~~~~~
最後 , 又到了好孩子數學時間
如果道瓊跌了10% ; 發言人告訴你台股投資只賠3.3% ; 固定收益 +4% ---> 總合是約 -2%
那....不見的錢那裏去了 ?

fbi0072653 wrote:
史上最慘 勞退基金...(恕刪)


繼續看下去
基金要看就看十年的長期收益,
只挑虧損的一年看不知道有何意義?


boshun wrote:
基金要看就看十年的...(恕刪)



如果你真想探尋意義, 那麼需要看到數字背後的故事
政客發現一個人很聰明 , 一個房間的人都很聰明, 可是當人數多到變成大眾
智商就突然掉到和猴子一較長短的境界

所以, 群眾要習慣的是, 不要只看賺了8860億 ,好棒棒的圖
群眾要會思考, 要會看數字 , 看懂為什麼公關出來的數字, 會那麼淺薄
8860E數字很大, 但意義何在?

https://www.blf.gov.tw/media/26726/%E5%8B%9E%E5%8B%95%E5%9F%BA%E9%87%91%E9%81%8B%E7%94%A8%E6%83%85%E5%BD%A2%E8%AA%AA%E6%98%8E-107%E5%B9%B412%E6%9C%88.pdf

政府, 事務官公布的中性敘述會告訴你
"" 新制勞退基金自 94 年7 月成立迄 107 年 12 月底止累積收益率為 37.28% "

這是IRR約 2.274% ~ 2.467%

是的, 就只有這麼多,
你懷疑嗎?
creamlemon wrote: 所以, 群眾要習慣的是, 不要只看賺了8860億 ,好棒棒的圖
群眾要會思考, 要會看數字 , 看懂為什麼公關出來的數字, 會那麼淺薄8860E數字很大, 但意義何在?(恕刪)

意義在長期而言績效是正的,
還打敗通膨,並非新聞說的虧損。
資金部位越大,收益率本來就會越低,何況2008年台股和目前的位置還相去不遠。
勞退基金的前幾年的投資報酬率至少5%,前年甚至高達7.9%,
去年因年底全球股市下修,所以是虧損的狀態,但政府有保障二年的定存利息,所以勞退新制是穩賺不賠的。
為什麼那麼多人搞不清楚勞退和勞保的老人年金,
勞保年金早就應該廢除了。

有人問為什麼勞保基金賺錢,但仍會破產,因為制度造成了,每人一生可能只繳交四、五十萬的勞保費用,但退休後卻領取三、四百萬的年金,所以就算勞保基金如果賺錢,仍然會破產了,因此需要改革,甚至廢除這個制度,
而勞退基金就是取而代之的好方式,每個人有獨立帳戶,存多少,賺多少,最後就領多少,不會破產的。

MacJK wrote:
勞退基金的前幾年的...(恕刪)



做股票, 不懂就不要太多意見....

股票漲賺錢了, 要賣掉才真的賺
股票大跌,要買, 以後才有股票可以賣...

當股票下跌, 各種投資基金都會補倉, 補倉期間本來就是帳面虧損最大的時候. 不只勞退基金是這樣, 各國主權基金也是這樣. 你便宜時候沒股票, 漲上去了就沒得賺.

國民不應該外行領導內行, 意見太多. 股市本來就是有風險, 其實以基金的規模來說, 這個金額實在是不大.

creamlemon wrote:
如果你真想探尋意義...(恕刪)


其實跟每個國基的勞退基金比較同時期收益率
就可以看出本國勞退基金的操作有多高竿了
oldchang1205 wrote:
還在假新聞阿?
這張圖的解釋根本答非所問,居然還自稱謠言終結...
10年來累計賺不代表今年虧的不能追究阿...
事實上,大部份人的投資習慣應該都是YoY、MoM,勞保、勞退基金也都是如此結算,怎會拿10年累計來打今年年內的虧損?


基金部位那麼龐大
沒辦法像散戶那樣搶進殺出
大多只能長期持有

以自己長期投資的股票為例
24.15元買進四張
2016年 配息1.15元
2017年 配息1.5元 配股0.5元
2018年 配息1.8元 配股1元
三年共配息18160元、股票620股
目前股價43元,市值198600元

帳面上我賺了198600(市值)+18160(股息)-(24.15*4000)=120160元

你說我賺了12萬嗎?
不對吧!股票又還賣怎麼算我賺的?

我真正到手的收益是股息18160元
所有股價波動都是帳面價值,假的
不是真正損益
u6061 wrote:
其實跟每個國基的勞...(恕刪)


和各國的績效比, 會有一定的指標在, 不過每個國家很不一樣
退休基金和一般基金不太一樣 在於退休基金的 "安定性"會遠高於"獲利性"
這很大程度限制了各國退休基金互相比較的參考性

看數據說話會比較有說服力
首先, 我國的退休基金配比 六七成以上是類固定收益型 (債券, Reits, 定存, 特別股)
裏面只有就業保證基金是近99.9%都是類固定收益型 ; (所以此基金不會大漲, 但幾乎不可能賠錢 )



因為如此, 所以在看績效時, 必須把基金能投資的比重, 獲利能力加總來看
譬如說 , 本國的債券, 絕大多數票面利率只有 0.8%~1.95% (除極少量特別股4%)
所買的外國債券, 絕大多數票面利率是3%~6%
本國的定存類 多數都 0.66%~1.15%
下面連結內 有基金投資債券得國內外債券票面利率
https://www.blf.gov.tw/media/26733/107%E4%B8%8B%E5%8D%8A%E5%B9%B4-%E5%8B%9E%E5%B7%A5%E9%80%80%E4%BC%91%E5%9F%BA%E9%87%91.pdf


實務上又不可能要它別買本國債券, 全部買外國債券 ;

所以, 如果拿台灣去比日本或新加坡 , 會有很大的不同, 這些要考慮

所以我在110F說 , 2018年的數據中性偏負, 是因為代入整體去全盤考量

絕對沒有什麼大盤跌10%, 基金跌2%是很好的操作 ; 那是騙小孩子的話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