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炎夏來臨,台東早在6月就出現40度高溫,不過4月起電價全面調漲,許多人開冷氣前恐怕都會多思考五秒鐘。事實上,主計處公布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2.42%,庶民的小確幸──水果價格更是大漲22.6%。面對近年驚人的物價漲勢,錢放在銀行只會變得越來越薄,想讓財富有機會增值,就得選對「存」法。讓我們一起來認識當前最受歡迎的「存股」、「存ETF」和「存基金」全民理財運動。
什麼是存股?為什麼又叫作定存股?
存股就是結合「存錢」與「買股票」的概念,投資人首先要選擇一間好的企業,定期買進其股票,長期投資累積股票張數,同時賺取每年固定的股票股利或現金股利,並透過長期投資、持續再投入,發揮平均成本以及時間複利的效果,正因長期投資的概念有點類似定存,因此「存股」也常被稱為「定存股」。除了長期持有,積極型投資人也會在股價上漲時,適度將股票賣出,以賺取股票價差。選股不踩雷!如何挑選存股標的?
存股族挑選標的,主要會看公司體質、獲利穩定度、股息配發情況、股價合理性等因素,因此坊間常見的台股存股標的不外乎以下三種:- 獲利穩定的金融股、官股銀行
- 較不易受景氣週期影響的傳產股、食品股、生活必需消費品股票
- 具成長性的半導體、大型電子股

存股目的可分為兩大類,創造現金流或賺取價差
存股適合我嗎?存股、存基金、存ETF完整比較表
存股第一步需要先挑選合適的個股,但對投資新手而言,挑選個股難度較高,而且手中資金有限的情況下,頂多存2-3檔股票,若又因經驗不足,不慎選到波動度過高的地雷股,投資感受就會不佳。因此「存股」會比較適合有經驗的投資老手,而投資新手則建議改為「存ETF」或「存基金」的方式。
存股、存ETF、存基金完整比較表
ETF和基金都是買進一籃子標的,但ETF是被動式投資,以追蹤大盤指數(如S&P500指數或台股加權指數)為目標,績效較難超越大盤;基金則是主動式投資,由專業經理人挑選一籃子標的,與存股相比更能有效分散風險,與ETF相比績效表現著重追求超額報酬更有機會勝過大盤。存基金入門:「高股息基金」
在通膨高漲的環境下,錢變得越來越薄,民眾更加著重有穩定現金流收入的投資產品,不論是退休族、投資小白若為首次存基金,不妨選擇高股息基金,因為這類基金會精選穩定配息、股價相對抗跌的標的,能提供資產保值效果,並挑選美股、台股等投資人較熟悉的主流市場,新手投資人可以「定期定額」方式佈局抗震的「高股息基金」,爭取在低檔買進更多單位數,長期投資走過微笑曲線收割獲利。跟上AI趨勢:「科技基金」
就算平常少有關注理財資訊,以下的關鍵字你一定也不陌生:「黃仁勳」、「AI」、「台積電」!AI預期將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近到你我每日工作的職場,遠至工業生產、醫療、製藥等方方面面,都會因為AI的導入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正是AI科技的「iPhone」時刻,這也是為什麼今年以來科技基金漲聲不斷。有人可能會疑惑,要投資AI為何不直接投資科技股,而要投資科技基金?那是因為基金有以下幾個優勢:- 投入門檻較低:以日前股價破千的台積電為例,入手一張台積電股票就需要投入新台幣100萬元的資金,一般上班族實在很難負擔。科技基金則僅需新台幣$3000購入,小資族也能輕鬆參與AI行情。
- 專業團隊管理:科技領域往往需要更深、更廣的專業知識,一般投資人難以掌握,交給專業團隊研究操盤更放心。
- 分散風險:基金能夠投資更廣泛的AI相關概念與標的、避免持股太過集中於權值股(達到分散風險效果),更有機會掌握到更完整的AI趨勢。
年初至今科技已有非常大的漲幅,也讓許多投資人開始居高思危,擔心高點進場。雖然短期震盪難免,不過AI已成為未來不可逆的大趨勢,只要以定期定額的方式拉長投資期間、分攤成本,就不需擔心短期波動,期待未來獲利的機會。
ETF和基金更適合一般投資人
看完以上的文章我們可以發現,相較於個股,ETF和基金的進場門檻相對較低、也更能達到風險分散的效果,對資金較不充裕,沒有太多時間進行產業研究的一般投資人更加友善,是適合廣泛大眾投入的投資標的。由於ETF是被動追蹤指數,配置上可能有過於集中於權值股的問題,也較難打敗大盤績效,若想進一步追求打敗大盤或分散風險的投資人,主動式基金也是非常好的選擇之一。中租投顧行銷資訊【中租投顧獨立經營管理】
中租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台北市內湖區堤頂大道二段407巷22號5樓之1(漢諾威大樓)、電話:(02)7708-8888
金管會核准字號:112年金管投顧新字第010號
本基金經金管會核准或同意生效,惟不表示絕無風險。基金經理公司以往之經理績效不保證基金之最低投資收益;基金經理公司除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外,不負責本基金之盈虧,亦不保證最低之收益,投資人申購前應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投資人因不同時間進場,將有不同之投資績效,過去之績效亦不代表未來績效之保證。以上提及之個股、產業或投資標的,僅為參考舉例,無任何推薦之意,且不代表本基金未來投組之必要持股或投資標的,投資人須衡量自身之投資風險。投資人申購本基金係持有基金受益憑證,而非本文提及之投資資產或標的。有關基金應負擔之費用(境外基金含分銷費用)已揭露於基金之公開說明書或投資人須知中,投資人可至公開資訊觀測站或境外基金資訊觀測站中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