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前輩:
小弟是最近在才這個版看各位的文章,才發現有「每月配息的高收益債券基金」
想買一檔來試試增加自已每月的被動收入
不知有無推薦的?
謝謝!
高收益很簡單啊
你貪我的利、我吃你的本
就有高收益啦!
看不懂嗎? 等你買了以後領了幾年配息,淨值收回的那一刻你就懂了。
我奶奶和我爸3年前就是這樣..看看大盤2013~2016點數至少+1000~+1500,結果把利息算來還是小虧。
(要多懷疑,要是銀行真那麼威,早就買光了..哪輪的到我們賺..我們又不是他的誰
能流出市面的營利單位產品,通常是他有賺頭,你有的會很少(但不代表賺不到,機率問題(你不會選就是機率,其實就算你會選也是機率))。)
跟稅一樣,穩賺的是政府,剩下的利給你(有賺大家分,沒賺給你賠)
簡單判別法:先回本才是重點
月配息1%的8年後會倒(本金100%發完)
月配息2%的4年後會倒(本金100%發完)
月配息5%..像那種詐騙黃金..一年60%,不到兩年就該倒了(本金100%發完)
看不懂他怎樣賺錢時..都當成拿你的本金還給你,
照這邏輯投資你就至少立於不敗之地了,錢也不會亂花。

---
我不是正義魔人,我也懶得當
我只照我在市場上得到的事實去做動作
知己知彼,百戰不怠,不代表你會百戰百勝
知道自己多少斤兩,再去騎腳踏車,反正剛起步很大機率會跌倒,對吧?
投資前..定義所有事情都將跌倒,修正後再慢慢把分數往上加
這樣邏輯有何不對呢?請告訴我
虛心受教
還有,基金經理費已往上調高..
看來會賺錢的基金,銀行基金經理人也會趁機把握多賺點錢..這樣反而成本更上升(模組持久力下滑了些,資金使用效率可能會遞減)
但還是沒有證交稅手續費來的多啦

感恩你的實戰經驗,讓我又學到一些
其實我個人以前是現金流講師,也帶過蠻多場現金流(非利益團體)
但因為當時單純,以為錢隨便擺等配息就會領錢公司都不會倒(個人網賺..投資過快十家)
也以為努力會有所成功(在某全國前三的個人直銷商旗下..努力了四年,終於有成果卻被公司政策被動淡出)
也用了網路行銷的能力..但不小心搞太大..被台灣最大的通x王用推廣公司規章給扣留獎金
很多事情說不準的,沒錢時就集中一點突破、有錢時分散自然找到大賺的標的
像你的文章說的高收益債+高股息..個人還是會配期貨避險就是了(避光了我就沒再怕,只要沒人慢慢蝕本就好
我是在2011年5月到2012年6月分批買的 淨值區間在4.22~4.71(跟現在的淨值4.13比 我顯然買在高點)
我持有10000單位的成本是1306741 現值1332024(網銀資料) 本月止共領配息363154 目前每月配息約7500
我雖然買在高點 這幾年一直領配息,現在看來---它也沒讓我的本金減少(有些正義魔人總是強調"你要它的利,它要你的本")
它的基金經理費比別家高 我持有10000單位以後就不再買了 (逢低要買也是買別家的)
我的建議是:找出你往來銀行有銷售的高收益債券基金
買大公司的 經理費用低的
去年底到今年初因石油高收益債違約問題 銀行理專建議我賣出高收益債
我不為所動 現在又漲回來了
買月配息基金就是很單純領配息 不隨市場起伏而殺進殺出 你心理準備好了嗎
Konbini 711 wrote:
月配息約7500
我雖然買在高點 這幾年一直領配息,現在看來---它也沒讓我的本金減少...(恕刪)
你的成本都在4.22以上, 既然現在4.13, 顯然你所謂的本金沒減少,
是來自於美元兌台幣升值換來的, 並不是基金本身的績效,
也許你覺得無所謂, 只要有賺就好, 那就表示你忽略了一些事:
有時一個東西事後來看沒遭遇風險, 並不表示它風險真的很低,
而是因為根本不知道風險在哪, 卻偏偏又運氣好安然度過,
如果你要把相同的經驗再拿來用, 恐怕就沒那麼好了.
這就好像一個人蒙著眼睛走了一段路, 事後才發現原來他走過了一段獨木橋,
只是因為他不知道要害怕, 而運氣又很好沒有走偏,
但能因此做出"蒙著眼睛走獨木橋"是風險不高的結論嗎?
事實上, 你的本金是減少了, 只是剛好賺到匯差彌補了還有剩, 但無法樂觀地認為該基金長期持有後不會減損本金.
其實, 買這種基金最大的風險就是, 你用一開始的配息狀況去規劃你的未來, 例如每個月可以領20000元作為生活費,
但長期下來, 配息金額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減少, 例如2002年時每單位還有$0.0521,但是到了2015年只剩下$0.0213, 一半都不到了,
萬一這時候你又沒有收入來源, 眼看著配息減少, 能睡得安穩嗎?
表面上, "配息率"一直都有6~7%, 但這不是值得高興的事, 因為那表示總資產與淨值也一直在降低, 這是一種惡性循環,
資產減少必然造成收益減少, 為了打腫臉充胖子, 只好拿本金來配息, 又進一步導致資產減少.
嚴格說來, 這類基金並不是不能投資, 至少是能賺錢的, 只是恐怕跟投資者的預期是有落差的,
拿A2類別(不配息)來看, 自1997年成立至今, 總報酬率155%, 年化約5.1%, 表面上似乎不錯,
但問題是投資者多半以為自己投資能帶來7%以上的收益, 拿這個來規劃"固定收益"是有很高風險的.
再者, 這基金管理費用高達1.7%以上, 如果還要留給投資者5.1%, 那麼它得追求6.8%以上的回報, 這對債券投資來說,
可想而知買的都是什麼樣類別的資產(平均的信用評級只有BB-), 以這些年的低利率水準, 加上走了這麼長的多頭, 雖然偶有修正,
能夠安然度過這幾年, 到底該算是運氣不錯, 還是要算這基金優秀呢...?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