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在國外要進入大型私募股權基金公司(PE fund)工作
沒有x佛 o魯 MBA學位光環是非常困難的
然而在台灣 我還沒踏入了解公司前根本不敢說自己是作PE的
這麼難以啟齒是因為...愛嗎?
傻子 是錢 !
我第一個問的當然是我的金主
可是他完全不相信有這種事情 整件事情在我尚未進入公司
一知半解情況下 完全就像是場騙局
什麼是私募股權基金? 沒聽過耶? 感覺怎麼像是詐騙集團?
保本? 保息?到期還跟你分資本利得?
有這種條件的基金 大概全台灣基金都賣不出去吧?
他笑著說 根據你常常提到的效率市場假說 這麼好的東西應該早就被搶光啦
所以它是 「too good to be true」
在世界各地像瘟疫般大流行的東西 因為台灣民眾所知有限
要讓一般民眾了解PE存在 比爭辯外星人存在還困難
不要以為凱雷併購日月光很有名 我保證你隨機抽樣10個人最起碼9個不知道
雖然在信義路精華地段
第一次踏入公司
卻充斥著歐吉桑 歐巴桑 很多人甚至兼差賣其他公司基金
上頭在講課 下頭在發傳單
看了真的一整個囧
後來我才明白
公司在銷售端的大問題是
私募股權基金公司(PE fund)運作是高度專業
然而在銷售端卻請了批對PE是什麼都搞不清楚的人
看似荒謬 原因卻也很明顯
私募基金在台灣才剛起步
還是僅有少數金控底下投信業者「兼差」在銷售
以大學畢業社會新鮮人來說
無底薪 無客源 無人脈
更何況客戶還有最低金額的門檻限制
要不是深入了解這個行業又沒有專業跟熱忱
肯定沒兩天就不上班了
更關鍵的因素
法令嚴格規定 私募基金禁止任何形式的宣傳與廣告
私募基金無法宣傳的限制更令年輕求職者裹足不前
所以就變成我第一次踏入公司看到的光景
兼差的人一大堆 其他金控業者主任級的阿姨跟叔叔
除了我跟學長外沒有人年齡低於30!
這就是公司的問題
這不能怪公司 因為這行在台灣
不 應該說在亞洲才剛起步
第一次進到公司看到這些狀況 加上金主的疑問
使我感到十分困惑 甚至開始萌生怯意
然而事情卻在接下來出現重大轉折 改變我的想法
再待續....
smf348 wrote:
真正具有高度獲利的只有少數的頂尖PE house。多數表現並未超越大盤指數,甚且還有不少fund呈虧損狀態
埃優威押
你們看的是對沖基金啦

就已經說了 不是、不是、不是靠金融商品 股票來賺錢 還並未超越大盤指數咧
老師在說你們到底有沒有在聽啊
這就證明你們根本不知道我在說啥啊!

我就直接問樓主 你只要回答我一個問題就好
凱雷併購日月光 他們的獲利跟超越不超越指數到底有啥關係?
在看另外一個連結
http://investintaiwan.nat.gov.tw/zh-tw/news/200512/2005120201.html
「.....本專注於亞洲不良債權投資市場、從事不良資產管理與收購業務的美系外資國際私募基金龍昇基金(龍星昇資產管理公司)(Lone Star)」
我的問題是 Lone Star他也是私募股權基金的形式啊
它的獲利又跟超越不超越大盤指數有啥關係
回答我這兩個問題就好 能回答的出來 就代表樓主已經想通啦

我相信看完大家可能還是霧煞煞
我自己論文之前都是弄Hedge Fund
進到公司還得花個把月才能弄懂私募股權跟私募基金的差異
先想想我這兩篇回文
為何私募股權基金的獲利跟指數漲跌無關
smf348 wrote:
若您真的很了解這行業
應該明白
這行業的型態有哪幾種主要形式:
1.操作金融商品為主的對沖基金
我相信這是樓長接觸到的業務 一大堆討論區都有人在賣 成立金額相對比較低
很氾濫 基本上國內外都有 也是國內投信業者唯一有辦法發行的私募基金
而對於對沖基金業者宣稱的操作金融商品績效能超越大盤表現 有絕對報酬
但現在發行對沖基金業者愈來愈多 績效能否繼續持續他們宣稱的如此
個人是相當懷疑
2.企業融資併購
應該不用多說 月月光的併購案就是此種 通常這類型的金額都非常非常大
3.操作不動產不良債權的業主 例如龍星昇
金額介於1,2之間 操作的標的物為不動產不良債權 跟銀行協商取得後進行各種開發
知名業者以龍星昇為代表 有興趣自行連結參觀
http://investintaiwan.nat.gov.tw/zh-tw/news/200512/2005120201.html
可以跟我講一下 樓主接觸的pe公司到底是哪一種?
如果是2,3型的業者 他們操作的標的物是什麼?(2會有協助公司,3會有地上物)
在這三大類型的私募基金當中 風險都一樣嗎?
還是有高低之分?
為何國內沒有1,2型的私募基金?
而樓主對這行這麼了解 要不要先代小弟操刀
向大家解釋一下私募股權基金跟私募基金的差異在哪
這整個行業就是複雜啊!
哪有可能三言兩語就解釋的完
我文章都寫到第11篇了呢
(故以上疑問我會在日後文章一一解答)
而我所謂的低風險 是因為2,3型基金本身的投資標的並不是股票債券等金融商品
(嚴格來說 把操作股票的績效拿來比較買賣不動產不良債權or企業融資併購績效是有點奇怪啦)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