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報導指出,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晶圓廠,試產晶片的良率竟然已經超過了台灣同類型工廠!
這可是個不小的突破。
據說,美國政府提供了大量的資金補助和貸款,
就是為了支持台積電在美國設廠,提升美國的半導體製造能力,
減少對外國供應鏈的依賴。
當然,這對台積電的未來有一定影響,
但要完全取代台灣的台積電,美國還面臨不少挑戰。
首先,台積電在台灣擁有豐富的技術經驗,這可不是一兩天就能複製的。
再者,美國的生產成本相對較高,也會在價格競爭上拉開差距。
那麼問題來了,美積電真的有可能取代台積電嗎?
還是這只是美國本土化政策的一部分?
你的看法是什麼呢?
資料來源: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GEUsxdyr7/
要取代誰? 取代誰都不可能
動不動就給你來個罷工 來個要加薪 來個要福利 受點小傷你要補償到天荒地老 搞不好20年後他得啥鬼病.
一堆法律蟑螂幫忙跟你討補償. 賠到你莫名其妙.
做事沒效率到達極點.跟你要錢時效率達到頂點.
整個廠要靠在美的其他國家勞工去撐起一片天? 難上加難
美積電? 美雞店吧
美國炸雞專賣店 賣賣炸雞美國還行. 晶片生產就不要想了.
Made in America 從疫情喊到現在
基本上就是個笑話! 各行各業的Made in America有幾個真的落實?
一樣是喊很大聲
錢花很兇
然後成果....................老鼠屎有沒有看過? 大概就那麼大.
錢去哪? 就一堆人分了阿
加上美國經濟實質上就是大幅滑落. 消費力更弱!
中國製產品每個人喊爛喊差! 倒是拼命買! 因為其他國家製的比較貴!
以台積電來說不會差太多, 一定會有一個預期的良率, 差太多就會改進,
此外, 美國廠的產能, 美國自己用都不夠, 成本又高. 不必擔心, 安啦
這則新聞可能可以解讀成
美國製造, 製造業重回美國, 晶片法案的成功案例, 增加就業的機會
「讓美國再次偉大」(英語: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縮寫:MAGA)
由美國民眾自行解讀
蔡丞昱 wrote:
最近有報導指出,台積...(恕刪)
如果台積電在美國設廠就叫美積電,然後台積電就會被取代。
那美光在台設埸,就叫台光,然後美光就會被取代。
這是很奇怪的邏輯。
台積電美國廠若做的好,台積電會賺更多錢。若做不好,台積電會少賺。都會反映在股價。
至於美國人不適合製造業,的確是問題。
但是幾十年前美國製造業也是很強,他們又不是笨蛋,不會改變嗎?
人都會改變。
二十年前到日本,在京都的嵐山,風景優美,日本人舉止優雅。都是坐辦公室的來玩。
這些年日本經濟一直不好,去嵐山看到許多日本年輕人,男女都有,在拉人力車。
那是一個吸引人的觀光賣點,沒錯。
但是那些年輕男女為什麼要用體力辛苦錢,有點像泰國或東南亞,而不是用技術、知識、資產來賺輕鬆錢。
這種體力活可以賺錢,優雅的日本人也會下來做。
當多數美國人窮到沒飯吃,就會轉變。
但目前看來,他們輕鬆錢還是很容易賺。
台積電美國廠就只能吸引部分屬性適合的人,或是修正台積電文化來適應美國大環境。
若不能,台積電美國廠倒了,也不能說美積電完了,而是台積電賠錢,股價一定跌。
追求穩定收益!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