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股息月月配ETF股利也代表高課稅?

所得稅課稅
稅率高低依個人合併所得來決定
分離課稅最低就是28%

若不想被課股利所得
那就除息前賣掉,除息後補回
但若是月月配,每個月都要作一回
若手上有幾支月月配ETF
似乎太麻煩了
但若是年配,一年作一回

若是合併課稅或收到的股利太多,要被課稅,例如:20%
提前賣出,省下股利課的稅,再補回,會不會比較划算呢?
2024-03-12 9:16 發佈
看該ETF標的 配息來源
純國內配息 列入所得課稅
境外 免稅
收益平準金 免稅
你沒算到證交稅,次數太頻繁,獲利都繳給政府了,政府最喜歡這種操作了,
不管你有沒有獲利,賣出就是要交證交稅,而且,除息完隔天,不見得能用除息價買回。
mobile3803
mobile3803 樓主

所以選年配息的ETF.一年作一次除息前賣出,除息後補回,會不會比較好?畢竟股利合併課稅比證交稅高太多了

2024-03-12 11:23
mobile3803 wrote:
所得稅課稅
稅率高低依個人合併所得來決定
分離課稅最低就是28%

若不想被課股利所得
那就除息前賣掉,除息後補回
但若是月月配,每個月都要作一回
若手上有幾支月月配ETF
似乎太麻煩了
但若是年配,一年作一回

若是合併課稅或收到的股利太多,要被課稅,例如:20%
提前賣出,省下股利課的稅,再補回,會不會比較划算呢?



答案是不會。
1.賣出買入,手續費跟證券交易都省不了
2.沒人能保證,除息後價格會漲還是會跌,畢竟也有可能除息基準日開盤就秒填息的可能。


如果持有的高股息ETF太多,想要節稅,有3種方式可以處理。
1.將部份持股,更換為國外標的的ETF。
由於是境外收入,因此境外收入低於每年670萬台幣以下,不會被課稅。

2.除息日前就低價出借,且不在除息前追回。
費率設定超低(如0.1%)不是問題,只要有借出,就有機會把所借出的ETF張數配息,轉為證券交易所得而節稅,同時還能賺一點點(真的只有一點點,大概幾元到幾十元,因為費率設定很低)的租金。

3.挑選適合的報稅方式。
申報方式有分開申報與合併申報兩種,適用哪種申報方式,請依照總所得來挑選。
(所得高到要用40%級距的好野人,分開申報會比較划算)

mobile3803 wrote:
所以選年配息的ETF.一年作一次除息前賣出,除息後補回,會不會比較好?畢竟股利合併課稅比證交稅高太多了

不一定。
首先,年配息相對季配與月配,更容易觸發健保補充費的單筆2萬元門檻。(當然對於大戶來說,2.11%健保補充費,不管是哪種配息方式都跑不掉)
再來,沒人能保證,除息前價格會比除息後要高,畢竟也有秒填息的可能。
還有,同上面我有提到的,如果個人扣除額很高(舉例:有扶養親屬),那有可能在選擇合併申報時,根本不會扣稅。
mobile3803
mobile3803 樓主

謝謝~~那如果股息再直接投入(沒有入到戶頭),有這種方式嗎?若有,是不是就不會課到股利的稅了????收入沒高到用分離課稅,只能用合併....但若加上股息應還是會把級距拉高

2024-03-12 15:02
mobile3803 wrote:
那如果股息再直接投入(沒有入到戶頭),有這種方式嗎?若有,是不是就不會課到股利的稅了????收入沒高到用分離課稅,只能用合併....但若加上股息應還是會把級距拉高


答案其實是有的,但跟你想的不同。
不是放在高股息ETF,而是要投入市值型的ETF。
這種ETF配息不是重點(甚至可能根本不配息),不一定需要再投入(頂多逢低加碼),直接賺差價才是王道。

舉例:0050、006208。風險承受度夠強的投資人,00631L應該也算

高股息ETF則可以用股息再投入的方式,讓持有庫存逐漸長大。
再投入一定會有稅金(證券交易稅)與買入手續費。
甚至有可能會有健保補充費、與配息的所得稅(超過扣除額的話)。
這些基本成本是跑不掉的。

還有高股息ETF,並不是配多少,就是用多少錢去算稅金。
真正需要扣稅的,是「87年以後股利或盈餘所得(54C)」這一項。這會在ETF收益分配通知書裡面列出。
可以參考這裡,其中的「七、收益平準金課稅?」有詳細的解釋。


換個角度來看,配息配到要繳健保補充費或所得稅,那就表示54C這項單筆超過2萬,年度超過個人的免稅扣除額。
這在高股息ETF,通常表示實際配息是遠高於2萬,年度收入遠高於54C的金額加總的,
也就是說不用太在意被政府收走的,相對少許的這些金額。
(這是個人看法,反正會被徵收的也跑不掉。當然如果金額龐大,可以問問看會計師等專家,有沒有比較好的合法減稅之道。)
我看過很多人連2萬二代健保都在計較
等股利能領到被課那麼多稅金再來思考吧.
市值型主要是怕股市上上下下,若剛好要用錢時,剛好在空頭就
配息至少都有進帳
其實主要care的點也不是說課的金額大小(當然太多也是會care),而是課的稅率多少
資本利得課約千分之7,股利所得稅最少5%起跳,單筆扣掉收益平準金超過2萬,又加課2.11%
2相比較稅率真的差很多

收益平準金看來像是勞保新制自提的意思一樣,自提的部份免稅,ETF各家股息的收益平準金%不同
看來有收益平準金的ETF課稅會被課少一點或不被課到

看來除非用美股ETF或控制ETF股息的金額在不被課下(退休後沒入更適用),才能省到錢

明月下的清風 wrote:
答案其實是有的,但跟你想的不同。
不是放在高股息ETF,而是要投入市值型的ETF
這問題要先看你的總收入是多少,
如果沒有超過100萬,基本是假議題,
因為有 8萬上限的 8.5%抵稅額,扣除股息收益後,
其他收益項目也有不同的免稅額,例如海外收益 670萬。
mobile3803 wrote:
其實主要care的點也不是說課的金額大小(當然太多也是會care),而是課的稅率多少
資本利得課約千分之7,股利所得稅最少5%起跳,單筆扣掉收益平準金超過2萬,又加課2.11%
2相比較稅率真的差很多



高股息ETF的配息,並沒有課這麼多。
基本上就只有54C那條去算而已。
(配息結構不是只有平準金+54C。樓主可以去找一下某些投資人,所公佈自己的收益分配通知書來看)
詳情請見上面我給的連結。

至於資本利得...我們應該還沒開徵證所稅吧?

還有那健保補充費,2.11%並沒有很可怕。
比如某高股息ETF某期配5萬多元,其中54C佔3萬多元,
那麼健保補充費是54C x 2.11%,大約600~700多元,也就是實際上才大約佔1%多而已,其實並不多。

(如果遇到配息結構中,54C佔比較低的狀況,則健保補充費的實際佔比有可能會更低,甚至有可能低於1%。
要是54C低於2萬,健保補充費=0)

而且同樓上提到的8.5%,實際上還要看扣除額。
的確有某些人是扣除額很高的狀況。
結果年領幾十萬ETF股利,這些股利不但不用繳稅,反而是政府要退稅給投資人。
mobile3803
mobile3803 樓主

了解~~謝謝,目前股利會被課到稅,主要是和所得合併課稅才會有的,等之後退休應就不太會有被課到的問題,除非股利真的太多了[^++^]

2024-03-13 11:05
明月下的清風

台股ETF要是算起來股利一多,就丟到市場出借吧。費用零點零幾啪不是問題,只要能借出去,就有機會節稅兼賺一點點的外快(笑)

2024-03-15 9:5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