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應超認為,台積電的下一步是培養像張忠謀在美國住過多年,並在當地企業做到管理階層的人才,知道如何跟美方談判以獲取雙贏協議,不是美國說什麼都好。
的政治因素,若製造晶片上落後台灣一、兩個世代,設廠時程可以拖慢一點,減少產能,務求EPS不受影響,也有籌碼可以跟美國談;但實際狀況是,台積電不但沒有減緩蓋廠進度,還加碼從五奈米進化到三奈米高階製程,投資金額從120億元增加到400億元,有優勢卻談成劣勢,其考量令人疑惑。
楊應超認為,過去晶片九成多都在台灣做,以後可能有一半到美國做,不僅人才外流到美國,相對減少台灣內部人才競爭力,一旦美國學到晶片關鍵技術,台灣重要性與半導體科技領先性恐被削弱。今天是因為台積電這個護國神山,讓台灣有了對美談判空間,此時應該趁機跟美國談判,要一些交換條件,但台積電空有好的工程師,沒有熟悉國際法律、國際政治的談判人才,很多該做的事情都沒有做。

當分析師不好嗎?為何要跑去當立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