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媒體花更多時間耕耘在投資節目上,或許這個連鎖效應,
投資漸漸植入大眾的淺意識中,成了全民運動。
當然所有事情都是一體兩面,我很慶幸身旁一部份的好友知己都加入了投資的行列,當然少不了秉持藉口與懷疑的好友,有的認為現在還不是進場的好時機,因為市場價格太高了,
有的認為他們錢太少了就算進場也翻不了身。
每年過完年即將打道回府的北上車乘一位感情很好的親戚,都會搭乘順風車一同北上,有次親戚跟我說股票是給有錢人玩的,你看過小蝦米擊退鯨魚嗎?
那時我還沒有進入投資市場所以話題便草草帶過。而上次與他出遊得知他在等低點進入股市投資操底,說出那句話的時空正是2020疫情爆發的時刻。結局為和呢?
截至今日,仍未進場買股,據本人說2020太危險了,今年呢~則太高了!!
現在還正在攻讀大學的一位感情很好的知己X,某次閒聊中他說想等金額存到一定數量再進場,畢竟本金太少也翻不了身。
聽完這番言論當下就問X:「那麼你現在有在學習什麼投資理財相關知識好讓你存到錢後可以更容易找到進場點嗎?」
結論是沒有,因為X說她未來有規劃要創業需要資金,也正在學習創業領域的知識,當下聽到當然是歡喜的,不過接著問X,大約哪時開店呢? X只說先存到一筆錢吧!!
我接著問X:「那麼創業前你會把錢放在哪?」 銀行呀! 那麼你會覺得放在銀行利率不及1%很低嗎?
當時X還沒回答,他的臉露出一副你問這甚麼蠢問題? 當然低啊!
我說給你兩個選擇,銀行一年1%,一年5-7%的投報率,但風險比放在銀行高一些,選哪個?
X回:5-7%那個 那麼有些存款後會不研究就放進去嗎? 當然不會!! X很激動地回答
我繼續問:「有存款後,研究後也實際投進去了,察看歷史走勢,
發現之前大盤下跌整理一大段點位變很低,你怎麼看?」
X回:很不甘心啊,如果我那時候進場就好了。
X面對投資和創業,明顯對創業比較有熱忱,也有執行力,不過X不明白如何把效益最大化,忽視了最重要的資產,時間成本。上述假如X在還沒資金前超前部屬,讓投資理財與創業項目共同進行學習,除了比較累之外,沒有任何缺點。即使X最後準備進場時是歷史高點,
為何沒進場的永遠離不開找低點買入和等有存款有閒錢在投資的窘境?
昨天自己怎麼過,今天就怎麼回應你,那些永遠在等機會的人的生活中,真的沒機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