槓桿操作前,先自問能不能快狠準避免融資 更不要「抵押貸款再融資」

轉自今周刊
撰文 | 謝富旭、梁凱傑
分類 | 聰明理財
圖檔來源 | 攝影/吴東岳
期别 | 1215期
日期 | 2020一03一31 13:34

蘇先生,五十多歲;原是上班族的他,長期鑽研投資、累積不錯的報酬率,還成功在精華地段置產,擁有一戶市價近億元的高級住宅;然而,這次股災,不僅股票慘賠,還讓他失去房子。

蘇先生對自己的操作能力非常有信心,長期採用槓桿操作,不僅向銀行抵押房屋貸款六千萬元,還藉此向券商融資,取得九千萬元的資金,總計操作部位高達一.五億元。今年初以來,他押注標的,主要是一些基本面良好、熱門的題材股,例如神盾、和大等等。

然而,來勢洶洶的股災,讓他資產一夕化為烏有。三月中加權指數開啟了連續七天、超過兩千三百點的跌幅,跌幅相當於二一.一%;但同期間,他手邊的部位平均跌幅超過四○%,當他選擇斷頭出場時,大約蒙受三五%損失。

投資部位重挫三五%,背後代表的是僅占四成的自備資金,幾乎全數賠了進去,清算完後,他大概只剩下七百萬元的現金,卻仍背負六千萬元的抵押貸款;為了還清債務,他只得出脫作為抵押物的房子。



這一次,蘇先生痛失住所換來的慘痛教訓,讓他不禁省思,是否真的有必要用這麼高的槓桿操作;更重要的,一旦採用槓桿操作,對於風險的敏感度須要加倍提高,寧可提早出場,也不該毫不警覺地撐到三月中,疫情、股災,全面爆發。
2021-10-04 12:01 發佈
是槓桿還是賭...
期貨是賭..
有研究的賭是投資,沒研究的投資是賭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