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介紹小弟是用什麼方法去評估股價的,就是使用"本益比"。
(一)
公式也很簡單,就是每股淨利(EPS)x本益比(PE)=股價(Price)。
相信很多股友們都知道這個算式,但是在我眼中的"本益比"是什麼?
假設一檔股票的EPS為1、股價為10元,那它的本益比就是10倍,它也代表了每年獲利不變下這個公司要花10年的時間,才能讓投資者損益兩平。
若EPS為1、股價為20元,則本益比就是20倍。
那為什麼同樣的EPS,不同的公司卻能享有不同的本益比呢?一檔公司大家願意給他10年的時間賺回本錢,另一檔卻願意給它20年的時間。
原因是因為"成長性",投資人能接受較高的本益比的情況下,是因為預期EPS會逐年成長,使在當下的本益比能夠收斂,達到更短的時間回本。

(二)
其實大部分散戶沒辦法做到像法人,以產品單價、年產量以及產業特性綜合評估,抓出該公司的EPS,但大家是可以參考新聞上法人預估的EPS,再配合該產業平均的本益比,去推估目前的股價是不是合理的。
當然,EPS不可能抓得準,總還是有例外情況,這就要看投資人對該股的信心有多少,若沒有信心,則抓低本益比(EPS衰退的緩衝帶),增加安全邊際,反之亦然。
至於本益比是高是低,其實就是投資人的自由心證了,畢竟一支股票有千萬種看法,小編的認知是,例如:銀行股8~12倍、台積電15~20倍、鴻海8~10倍、精測25~35倍、中華電20~22倍...等,大部分定存股在10~15倍,成長股在20~30倍,孤門獨市又有成長性的更高。
以我的經驗來說,成長股的本益比常常都在合理~昂貴的本益比之間,買進好公司的本益比就不要太刁鑽,非得等到低本益比才買進,就算只跌到合理價,該買還是要買,常常股票的獲利就在從合理本益比到昂貴本益比飆升最急、最猛。
(三)
股票的價值評估為什麼重要?
大部分投資人買股票是看漲跌、損益%數來決定什麼時候該買、賣,完全看心情決定或是策略停利停損,小編在買進這檔股票之前,心中就有買進的合理價,買到更低的就算賺到,有時候高於合理價可能還有1~2%還是會照買,因為好公司要跌下來的機會太少了。
以我的情況,在公司獲利持續成長的時候,也不會在股價漲到昂貴本益比的時候賣出,因為小編不是先知,沒辦法猜到股票之後的漲跌,因為股票可以不因為漲高而下跌,有時候會以時間換取空間、以盤整代替下跌的方式,只要發生上述的情況就有可能再也追不回這支股票了。
至於賣出的時間點,就在你判斷該公司營運逐漸走下坡之時,盡量找機會賣在合理~昂貴本益比的價位,因為股票還是會反彈的,若真的沒機會,就算在低本益比也得果斷砍倉。
以上是小弟的一點淺見,供股友們參考。
最後還是要說,黑貓白貓會抓老鼠的就是好貓,只要能賺錢,就是好方法,對的方法簡單做,簡單的方法持續用,祝各位都能賺大錢😄
以上皆轉載自https://www.facebook.com/%E5%82%91%E8%82%A1%E7%9C%BC-%E8%82%A1%E5%B8%82%E8%A8%8E%E8%AB%96%E5%8D%80-101112921345114/
這是小弟開設結合台美股新聞、盤面心得、個股分享的FB專頁,讓版友多一個地方參考資訊股票交流,未來將不定時更新資訊,喜歡請按個讚持續追蹤最新貼文,謝謝。
或是FB搜尋: 傑股眼-股市討論區
唯一信仰:股票投資不是在探討過去而是專注研究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