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2040/4119879
看完作者孫悟天這篇「同樣放六年,存股跟儲蓄險比一比」這篇文章後有感而發,如果我把文中舉例的"第一金"換成自製的"台灣優質30ETF"是不是可以抱的更安心呢?
如果五年前我把買儲蓄險的決心和毅力(不賠錢解約)用在0050或0056上面(不賣賠錢的股票),現在成本早就降低到2/3以下了,持有十年保守估計成本會降到1/2以下,這樣就算遇到50%以上幅度的修正,也會大大增加續抱的成功率不是嗎?
言歸正傳我所謂的台灣優質30ETF內的成分股是從0050.0056.00850.00692.006208這5檔ETF裡面篩選而來的,篩選方式是依重複數最高的前30家公司來組成的
大家最想把那一檔個股列入自組ETF成分股的名單呢?
我先舉例:
1.兆豐金
2.富邦金
3.合庫金
4.玉山金
5.第一金
6.台積電
7.鴻海
8.聯詠
9.中華電
10.台灣大
11.統一
12.聯華
13.興富發
14.華固
15.台泥
16.亞泥
17.台塑
18.台化
.
.
.
30.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