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芬太尼是啥,為何美國人吃掉了80%?... 投資製藥股票的,可看。( 這篇談旭富 )

2020.04.02 異動更新

以後異動更新都放在最後一篇,有興趣的網友請不吝賜教。

2020.03.26. 異動更新

簡短的寫了一下想法,放在最後。

2020.03.23. 異動更新

這一波的消息面,還不錯。但是不用一直抱著。有賺到的話,落袋為安。
今天賣出股票。

經濟日報的報導如下: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4437263?utm_source=cmoney&utm_medium=ednrss
台擁完整供應鏈 可自行製造奎寧及日舒

2020.03.22. 異動更新

我請我媽媽幫我買一張,上星期五的時候。

2019.11.05. 異動更新

今日看價錢下來,所以賣出。

2010.10.30. 異動更新

這家公司今天表現還不錯

芬太尼是啥,為何美國人吃掉了80%?... 投資製藥股票的,可看。( 這篇談旭富 )


http://finance.people.com.cn/BIG5/n1/2019/0508/c1004-31074150.html

麻辣財經:芬太尼是啥,為何美國人吃掉了80%?

2019年05月08日11:59 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


  毒品是全人類的公害,毒品問題治理事關人類前途命運。從5月1日起,我國正式整類列管芬太尼類物質。

  芬太尼是啥?很多人都覺得陌生,聽說是毒品嚇了一跳。因為在老百姓眼裡,能夠叫上名來的毒品,就是海洛因、冰毒、搖頭丸之類的,這個芬太尼是打哪兒冒出來的?

  專家介紹,芬太尼類物質是最近幾年才出現,並且在美國、加拿大等國迅速發展蔓延的新型合成毒品。以芬太尼類物質為代表的新型毒品來勢凶猛,已在一些國家大規模流行濫用,造成大量人員死亡,引發嚴重社會問題。由於該類物質毒性強、品種多、變異快、查緝難,已成為當前國際禁毒領域面臨的一大難題。

  面對這一國際性難題,中國政府對芬太尼類物質實行整類列管,是提前防范和應對化解新型毒品問題帶來的風險危害、保障人民群眾身心健康的重要舉措,彰顯了中國政府在毒品問題全球共治上的責任擔當。

  芬太尼類阿片藥物,在美國導致近40萬人死亡

  很多人知道嗎啡、杜冷丁是麻醉類藥品,芬太尼也是麻醉性鎮痛藥,作用機制與嗎啡相似,但鎮痛效果比嗎啡強得多,大約是嗎啡的100倍,而且起效更快,靜脈注射一分鐘即可生效。

  這類藥物往往具有兩面性,一面是天使,一面是魔鬼。在臨床上用得好,可以幫助手術鎮痛,幫助患者減輕疼痛。由於芬太尼具有成癮性,極容易過量使用導致死亡。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美國一共經歷了三次阿片類藥物濫用危機,濫用的主角逐步從處方阿片類藥物、海洛因,演變為近年來的芬太尼類物質合成的阿片類藥物,藥物濫用導致的死亡人數連年增加。

  美國CDC(疾控中心)網站數字顯示,在最近三次藥物濫用危機中,即從1999年到2017年,阿片類藥物已導致39.9萬人死亡。從2013年開始,濫用主角變為以芬太尼為首的人工合成類阿片藥物。2017年,阿片類藥物濫用導致4.7萬人死亡,近20個州濫用致死率不斷趨高。2017年10月,美國宣布進入“公共衛生緊急狀態”,以應對阿片類藥物成癮危機。

  有統計數據顯示,美國人口消耗的阿片類藥物,佔到了全球的80%。要知道,美國人口隻佔全球的5%,消耗的阿片類藥物卻佔全球的80%,這個數字太詭異了!

  明知用多了會成癮,美國人為什麼還會消耗這麼多芬太尼?這背后的推手是誰?

  這個幕后“推手”出人意料。

  美國第一次阿片類濫用危機中,以醫生開具的阿片類藥物為主。那時的醫療界普遍認為疼痛也是病,需要服藥,美國公眾逐步接受這個理念。

  處方背后的推手,是龐大的醫藥產業。他們對醫生營銷、對政府部門游說,宣稱服用處方阿片類止痛藥,不會造成藥物依賴和成癮,並不斷擴大適應症。

  這等於是先“洗腦”,再開“大處方”,利用了醫療行業的特性,即醫生的引導決定患者的選擇,受害的是無辜民眾。

  國務院第一屆醫改咨詢專家房志武,曾在美國多年從事藥品管理工作。他介紹,美國已經開始反思阿片類藥物的濫用,開始嚴格管理醫師開具處方的程序、發起各方的討論等。由於制度原因,立法之前需要經歷漫長的各方討論,真正制定更嚴格的法律並實行,需要較長的時間。

  “美國醫療衛生花費佔GDP比重為全世界最高,達到18%。公眾服用的藥物,大部分來自於本國制藥公司研發或經營。制藥公司營銷、游說能力非常強,也讓美國政府對藥品的管制越來越難。”房志武說,美國公眾能夠較容易買到藥物,或是從醫生那裡獲得處方。在美國遍布城鄉的連鎖超市與藥店的綜合體,不僅可以買到非處方藥,還可以買到很多常見的處方藥。

  大型藥企為了經濟利益,資助專家宣傳“無害論”,藥店大力兜售、醫師濫開處方,形成完整的利益鏈條。再加上社會風氣將吸毒貼上了“自由”“個性”標簽,不濫用成癮才怪呢。

  制度管控、發動群眾,筑起禁毒堅固防線

  中國曾飽受毒禍之害,深有切膚之痛。在中國人被稱作“東亞病夫”的年代,背后游蕩的是毒品鴉片的影子。這種切膚之痛,中國人幾百年都不會忘記。

  在全球毒品治理形勢嚴峻的情況下,中國該怎麼辦?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禁毒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充分發揮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完善治理體系,壓實工作責任,廣泛發動群眾,走中國特色的毒品問題治理之路,堅決打贏新時代禁毒人民戰爭。

  充分發揮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筑起禁毒的堅固防線,非常重要。

  “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這句話,我們從小就知道。中國的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很多,但麻辣姐覺得,中國一個突出的優勢,就是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政府在監管中也有漏洞和失誤,但被大財團或利益集團“忽悠”,放棄社會大局穩定和群眾利益,這事兒肯定不能夠。

  目前,我國對麻醉藥品實行嚴格管制,已實現從種植、生產、流通、經營、使用全流程全覆蓋的嚴格監管。

  在我國,芬太尼被列入麻醉類藥品目錄,進行專項管理。芬太尼在臨床上主要用於手術鎮痛,嚴格按照麻醉類藥品原則進行使用。

  北京和睦家醫院麻醉科主任劉薇告訴麻辣姐,臨床使用時管理非常嚴格,醫師、藥品都需要授權,出庫、使用數量都需要雙人簽字,開藥時有專門的紅色處方,並存檔管理。

  不要說芬太尼、杜冷丁這些麻醉藥品,就是普通群眾到藥店買兩盒感冒藥,也要帶上身份証,登記下姓名和聯系方式后才能購買。而且,每人每次最多隻能買兩盒。

  為什麼這麼嚴格?據說是像新康泰克這類的感冒藥,因含有麻黃鹼成分,可能會被用來非法制造冰毒,所以按規定對此類藥品實行限售。

  由於制度管理嚴格,我國從醫用途徑獲得毒品的情況非常少見。

  而對於其他途徑獲得的毒品,我國有中國特色的治理辦法,就是廣泛發動群眾。

  就拿“朝陽群眾”來說,這些北京朝陽區的普通居民,因舉報和參與破獲多起明星吸毒案件,而聞名全國。北京不僅有“朝陽群眾”,還有“西城大媽”,一大特點就是嗅覺靈敏、愛管閑事,無論什麼明星大腕隻要沾毒,都逃不過他們的火眼金睛。

  在中國吸毒販毒,處罰是相當重的,抱著僥幸心理沒用。很多明星大腕就“栽”在毒品上了,事業前程俱毀。國家打擊力度之所以這麼狠,就是因為這些明星是青少年的偶像,怕孩子們有樣學樣,被帶壞了。

  監控毒品有“天羅地網”,藥物濫用也成不了氣候。中國人信奉“是藥三分毒”,不少親朋好友也相互提醒,生怕哪種藥吃多了會上癮。這種根深蒂固的文化信念,也很有利於遏制藥物濫用。麻辣姐的同事中,不少人長期從事文字工作會偏頭疼,但很少有人連續吃止痛藥。頭痛欲裂實在頂不住了,才會吃上一片。

  藥品治病救人的特性,注定其不是純粹的商品。專家認為,藥品的使用管理,必須體現以公眾健康為中心的原則,政府要切實負起責任,絕不能被“利益綁架”。特別是對於一些特殊藥物,政府要建立並完善制度,從購買渠道、保險支付、流通渠道等各環節予以合法管控,防止因濫用損害公眾健康,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人民日報中央廚房—麻辣財經工作室 李紅梅)
請多多點擊 Mobile01 網站內的贊助商廣告,有贊助商的支持才有穩定的Server和快速頻寬。
2019-08-28 0:31 發佈
台灣有沒有藥廠做前驅藥物的?

有先進知道嗎?

這個好賺耶。
請多多點擊 Mobile01 網站內的贊助商廣告,有贊助商的支持才有穩定的Server和快速頻寬。
查緝動作只做給老百姓看,白道本身還是想販賣成癮性藥物賺錢

政府真的要杜絕後患,就要讓醫師只領固定薪水,不要從病人回診或開藥賺取利潤。一邊是多賺錢(現代社會主流意識),另一邊是道德高尚窮光蛋,還可能被院長罵翻天說業績差,醫師選擇很明顯

病人要做的也很簡單,醫師嘴巴說原因不明,要你長期吃藥試試看,請斷然拒絕。
Lisa_Hsu wrote:
查緝動作只做給老百姓...(恕刪)


世界各國很少有醫師領固定薪水的,

可能古巴比較有類似的制度。

醫藥分業還是沒辦法徹底執行。
請多多點擊 Mobile01 網站內的贊助商廣告,有贊助商的支持才有穩定的Server和快速頻寬。
DandelionJack wrote:
世界各國很少有醫師領...(恕刪)


謝謝各位先進的熱心討論,

各五分奉上。
請多多點擊 Mobile01 網站內的贊助商廣告,有贊助商的支持才有穩定的Server和快速頻寬。
https://m.moneydj.com/f1a.aspx?a=163bed46-c34b-45ce-8c0d-82f6dc25e374

旭富Q2營收年增估亮眼;大麻二酚後勢受關注

既有客戶庫存去化帶動訂單回流,原料藥廠旭富(4119)第一季營收年增近三成,自結本業獲利年增22%,以目前股本計算,首季每股稅前盈餘0.92元;法人認為,受惠癲癇及關節炎用藥的客戶需求回溫,第二季營收將維持首季高峰,年增近五成,而新產品大麻二酚在客戶陸續開發新適應症下,有機會成為下一個明星商品。


旭富首季營收4.27億元,年增29.55%,季增27.75%,創2016年第四季以來的新高,主要的動能來自用於抗癲癇的列用藥VA等三項產品、風濕性關節炎用的原料藥等,首季分別貢獻營收達1.1億元及8,800萬元,是首季營收年增明顯的關鍵。


而雖三月因客戶一批貨延後出貨,導致營收較明顯月減,但公司公佈自結的單季營業利益仍繳出22%的年增,即便業外提列匯兌損失,稅前盈餘仍較去年同期高出1千萬,以目前股本計算,每股稅前盈餘0.92元。


展望後續,法人認為,VA系列與關節炎用藥,去年客戶都有前一年度庫存過高的去化問題,導致出貨量遠低於市場正常的需求水準,但歷經一年的庫存去化,首季動能看來回溫的態勢比年初預估還強勁,且該等動能有機會至少持續一季以上,第二季營收可望至少維持第一季水準,且因稼動率將較首季好轉,毛利率可望回升,業外匯兌也有機會回沖,獲利增幅還會高於營收。


而比較讓外界期待的新產品,則是來自於大麻二酚,旭富是交貨兩項中間體給原料藥客戶合成;過去該等產品因含大麻屬管制類,並沒有特別受到關注,但後因有藥廠用於頑固型癲癇與帕金森氏症的新適應症,開始被藥界所關心。


法人指出,因英國藥廠旗下的大麻二酚新藥,最快6月有機會被美國FDA核准,一旦核准,將讓相關用藥邁向新的治療領域,對產業需求刺激不小;旭富因佈局算早,去年相關出貨僅2千萬左右,今年首季已有超過1千萬水準,今年數倍成長無虞,且因該產品的平均毛利率優於均值,市場潛力也有一定水準,未來若營收佔比逐年走揚,對獲利改善也會有同步幫助,成為下個明星產品。


在臨床新藥方面,旭富的客戶帕金森氏症用藥,已完成三期臨床數據,現正進行數據整理中,順利的話年底有望送出藥證;另外抗癌新藥則在二期臨床階段,若能向後持續推進,有助相關原料藥持續出貨。


法人預期,旭富4月營收將較3月回升,第二季營收季增持平、年增近五成,今年營收成長將年增兩成以上,且若大麻二酚出貨增量,下半年營運有機會不亞於上半年,全年每股稅後盈餘有機會墊高至3.5元,較去年低點2.41元明顯回溫。
請多多點擊 Mobile01 網站內的贊助商廣告,有贊助商的支持才有穩定的Server和快速頻寬。
DandelionJack wrote:
世界各國很少有醫師領固定薪水的,

可能古巴比較有類似的制度。

醫藥分業還是沒辦法徹底執行...


那幾個西醫迷,很喜歡到處叫罵別人愚蠢,要求大家一定要乖乖聽醫師話長期吃藥的,這次倒是安靜無聲,怪怪!

把疾病根治,醫院藥廠反而無利可圖,是最大問題所在

醫藥支出佔國民所得比例愈來愈高,是很可怕的事

毒品只是比較明顯,長期服用慢性病藥物其實也有類似問題,久了內分泌對藥物作反應調節,就變成病態依賴藥物,只是受害者多半是中老年人,加上時間拖長不明顯,大家就比較不在意

藥廠賄絡的對象並不只醫院,也包含政府官員。西方藥廠拒絕出口到古巴,也許因此古巴成了淨土,能採用正確模式
感謝各位討論,

五分奉上給各位。
請多多點擊 Mobile01 網站內的贊助商廣告,有贊助商的支持才有穩定的Server和快速頻寬。
其實拜耳藥廠在上個世紀初期,

在搞不清楚海洛英對人體藥效及持續服用的影響下,

也是靠賣海洛英製造成的藥物賺錢,大賺特賺。

https://www.mplus.com.tw/article/1010

海洛因百年歷史


拜耳公司為它們的商業藥品海洛因及阿斯匹靈所作的廣告。

1898年德國化學公司推出了一款名為「海洛因」的新藥物;一百年後,這款藥物卻成為英國最大宗的非法輸入品。根據最新的英國內政部(Home Office)數據顯示,警察扣押海洛因的案件比往年增加了40%;
國家刑事情報局(The National Criminal)估計,目前輸入英國的海洛因高達80%以上都是由總部設置在倫敦與東南部的土耳其犯罪組織所控制。那麼,這個十九世紀的科學產物究竟是如何演變成二十世紀臭名昭彰的毒品呢?

1863年,一名野心勃勃的德國商人富黎德里希‧拜耳(Friedrich Bayer)在埃伯菲爾德(Elberfeld)設立了化學工廠開發新的化學物質:利用煤焦油來製作豐富多彩的染料。因此,德國的煤焦油染料生產規模開始迅速擴展,並在1870年代中期超越英國與法國有六倍之多。到了1880年代中期,德國染料工業由於價格協定和原物料供應情形惡化,迫使拜耳的公司投入科學研發,以生產多元化的商品系列。1888年,拜耳公司的化學家成功合成一種新的物質,並成為該公司的第一款商業藥物。

  這次合成的化學藥物是全新的東西。早在十九世紀初期,醫學藥物已經廣泛地提煉天然材料,例如鴉片就是將罌粟果實內的乳汁乾燥凝固後製成。一名年輕的德國藥劑師賽特內爾(Friedrich Sertürner)首次將化學分析應用在草本藥物上,並在1805年成功提煉出鴉片的主要成份,他將藥品命名為「Morphium」,也就是後來俗稱的嗎啡。而這種藉由提煉植物獲取純藥物的可能性,也為企業家們帶來了巨大的商業利益。


1897,德雷澤(右二)與同事們在拜耳藥學實驗室的合影。

1872年,普法戰爭後的阿爾薩斯-洛林地區(Alsace-Lorraine)成為普魯士的一部分,而德國著名的藥理學家斯密德堡(Oswald Schmiedeberg)就在史特拉斯堡(Strasbourg)打造了一間設備完善的研究所。在這裡,斯密德堡其中一名才華洋溢的學生德雷澤(Heinrich Dreser),最終成為了拜耳公司在德國埃伯菲爾德的主要負責人。1890年代,德雷澤和他的同事成功合成出拜耳公司在世界上最著名的兩種藥物。透過添加兩組乙醯基物質至嗎啡分子中製成了「海洛因」;另一個則是把旋果蚊草子合成的水楊苷經過修飾,合成俗稱為「阿斯匹靈」的藥物。

  從今日的角度來看,諷刺的是由於海洛因取自「英雄」的形容詞,使它被十九世紀的醫生當作強大的藥物。德雷澤在1898年的「德國自然學家與醫生大會」上提出了這款專門對付咳嗽的新藥,並能用來對抗其他痛苦的呼吸道疾病,例如當時死亡的首要原因肺炎與肺結核。而在從前沒有抗生素與卡介苗的時代,醫生只能透過麻醉劑讓病人減輕咳到睡不著的痛苦。因此,高效的藥物引起了嘩然。今日,我們知道海洛因是一種比嗎啡還有效的止痛藥物,因為它更容易透由血液流動進入大腦。海洛因在一些早期的臨床試驗獲得讚賞,並且迅速通過許多國家的醫療機構認證。拜耳大肆製作廣告,用德語、英語、義大利語、俄語等多國語言宣傳。


當時給嬰兒服用的「舒緩糖漿」也添加了嗎啡成份。

海洛因處方代替了嗎啡或可待因(另一種鴉片類藥物,於1832年被分離出)。1898年一個典型的早期報告中顯示,柏林醫學大學門診部的G. Strube經過50位肺結核病人口服劑量測試5至10毫克的海洛因後,發現的確有效地緩解病人咳嗽與附帶的睡眠問題。他指出,沒有任何不妥的反應;患者喜愛這種藥,而且想要繼續使用海洛因,而後他停止開立處方。由於生產海洛因的母公司有出名的嗎啡成癮前科,而各種證據也不斷湧現,新藥對上癮的部份並沒有改進。1899年Horatio C. Wood Jr.報導,服用海洛因的劑量必須不斷增加,才能保持有效:而這就是嗎啡成癮的症狀。但有些醫生卻反駁了這種說法,甚至主張海洛因還能用來治療嗎啡成癮患者;不過,也有其他醫生確實觀察到,海洛因的戒斷症比嗎啡還更糟。

  1903年,《阿拉巴馬醫學期刊》(Alabama Medical Journal)上發表了一篇標題名為:「海洛因成癮是另一種詛咒」的文章,G.E. Pettey醫生表示他最後用藥物治療的150名病患中,有8人對海洛因成癮。然而,其他醫生卻仍然不願放棄這個高效的藥物。1911年,醫生J.D. Trawick仍在《肯塔基醫學期刊》(Kentucky Medical Journal)上表示:「我覺得控訴海洛因就像去質疑一位好友的忠誠。我使用海洛因的經驗告訴我效果很好。」


正在寫報告的美國麻醉品警探。

但緊接著,美國成為第一個讓海洛因成癮變成嚴重社會問題的國家。十九世紀末時,英國和德國都有頒佈關於藥品的法律來控制危險藥物;但根據美國憲法,每個州分別自行監管醫療。這就出現了有些州對嗎啡與可卡因定出了法律管制,但藥物依然能從別的州取得的情形。此外,這個時代剛好是人們對非處方「專利藥物」狂熱的高峰期。在世紀之交時,嗜嗎啡、鴉片和可卡因的美國人,從前一季的76萬增長為100萬。


  經過多年的抗議抵制,美國政府於1906年訂出《純淨食品與藥物法案》(Pure Food and Drug Act〉,要求美國專利藥廠標註其產品內容成分,包括管制喝「舒緩糖漿」的嬰兒、「治療」慢性疾病(如肺癆),甚至是藥物成癮的措施。在這份法案之前,所有含大麻、鴉片、可卡因的製品都沒有標示,廠商甚至拒絕標上產品成份。這時候的消費者開始對會成癮的藥物感到恐懼,因此所有貼上新標籤的藥品很可能會退流行,或是刪除某些藥物成分。也因此,拜耳公司於1899年推出的阿斯匹靈迅速成為一種安全有效的止痛藥,以取代鴉片類藥物作為日常使用。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海洛因正式成為國際公認的罪犯。

1914年,美國總統威爾遜簽署了《哈里森麻醉品法》(Harrison Narcotic Act),該法利用聯邦政府的權利來徵稅作為機制,最終實現用聯邦法規來制約像鴉片衍生物或可卡因的醫療事務。1919年,當《哈里森麻醉品法》開始取締不法的成癮性處方後,藥物成癮者完全轉向黑市來取得藥物。在這個階段,海洛因也成為毒販間的熱門商品,黑市成為一個強大的地方;另一個發展則是當時的人們還發現用皮下注射器注射海洛因,能增強成癮者的亢奮程度。


  然而,海洛因的流行讓二十世紀初的紐約獲得了不好聽的「癮君子」稱號,再加上海洛因成癮者不討喜的行為引起當局和公眾關注。這些擔憂導致美國國會終於在1924年開始,全面禁止國內製造海洛因。不過就在兩年後,美國麻醉品督察S.L. Rakusin表示海洛因似乎「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充足」,有組織的罪犯仍能透過西歐、土耳其和保加利亞的合法藥品製造商獲取藥物。

  這種情況持續至不久後的1930年代,當國際聯盟(League of Nations)推動限制性政策才讓海洛因的製造轉為地下化;而其中一個例外是日本軍國主義及其佔領的領土,日本製藥公司大規模針對中國市場生產海洛因,一直到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才停止。從那時開始,海洛因正式成為國際公認的罪犯。
請多多點擊 Mobile01 網站內的贊助商廣告,有贊助商的支持才有穩定的Server和快速頻寬。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