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2017年是台灣ETF(指數化投資)+再平衡(資產配置)的起始年。

一、證交所2017年1月開放定期定額買台股(或ETF)業務。新聞點此
(目前已有華南永昌、國泰、富邦、元大、凱基、永豐金、元富等七家券商開辦此項業務)
二、元大、國泰、富邦2017年6月已推出短中長期美債ETF。
三、2017年6月8日開始,ETF投資產品線已初步完整
四、國內股民可以直接買到投資台灣、香港、大陸、美國、日本、歐洲、印度、韓國的ETF。
(當然許多檔經理費、管理費仍然很高,不是好標地)

有鑑於此,去富邦開了證券戶,為了驗證在台灣使用「指數投資+再平衡」可行與否?

在台灣我確定存股、ETF投資這兩項都能賺到錢,現在要來確認國外可行的投資理論/方式「指數投資+再平衡」,適不適用在台灣,
如果可以,那以後投資就簡單許多了,可以排除掉個股風險。
--
2017年是台灣ETF(指數化投資)+再平衡(資產配置)的起始年。2017年是台灣ETF(指數化投資)+再平衡(資產配置)的起始年。
2017-06-17 0:09 發佈
目前台灣的美債etf只看費用的話只有元大那支比較低(0.3)。
畢竟規模和其它美債etf比起來多太多了。
至於股票etf就別提了,費用太高,都是各別國家etf。
而且最重要的追蹤指數誤差還得再觀察。

結論:想在台灣做指數投資只有美國劵商或複委託可行。
請教目前複委託購買美國etf成本大約多少?
哪間證券券商比較划算?

這個配置明天要開始首次扣款,這個投資組合預計13個月存到第一桶金

sgxm3 wrote:
目前台灣的美債etf...(恕刪)
主動投資是藝術,指數投資是科學。
十二夜月 wrote:
請教目前複委託購買美...(恕刪)

我當初用了兩年的時間建立起ETF部位,不知版大的計劃是?另外建議現金(定存)也是資產配置裡重要的一塊拼圖,參考看看。
每個月定期定額扣款,正在請教再平衡的時機。
pigstand wrote:
我當初用了兩年的時間...(恕刪)
十二夜月 wrote:
每個月定期定額扣款,...(恕刪)

我的作法是設定12/15進行再平衡,當現有的配置偏離計畫中的配置時(股/現:7/3);就在當天進行交易,恢復成計畫中的配置。
ps. 資產配置內容要按照個人財務規劃需求打造,請自行斟酌。
因為我幫家人投資的是每月定期扣款(債券4:股票6的ETF組合),預計每年再平衡一次,

但是第一年、第二年時部位不大,

如果執行再平衡像是「賣出股票,買入債券」。

但下個月定期定額又會買入股票(感覺賣出不到一個月又必須買進,甚至買更高),

不知道怎麼做才正確,是否有正確的方式呢?

(如等五年後部位更大再做再平衡動作嗎?)其他版友如願意回答也十分感謝。

十二夜月 wrote:
因為我幫家人投資的是...(恕刪)

我當時花了兩年時間(2008年中~2010年中)建立起股票資產部位,第一季8.75%的0050,第二季17.5%,以此類推。兩年過後手中已經有70%的0050,之後就每一年執行一次資產配置再平衡。
請問再平衡後,當月/年是否會立即/持續的定期定額?
pigstand wrote:
我當時花了兩年時間(...(恕刪)

建立基本金額後,調降定期金額為2萬,標的也調整,債券佔40%。


十二夜月 wrote:
請問再平衡後,當月/...(恕刪)

定時定額投資與資產配置/再平衡,都是基於無法預測市場的前提下,發展出來的投資策略。我沒有使用定期定額,因為有美國投資部位,必須考慮交易費用。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