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台灣解決能源問題的關鍵,日後向美國買天然氣, 石油?

川普的美國再製造,大家都覺得成本太高,不太可能,但若考慮到能源成本低時,那就有可能發生.

水力壓裂技術突破,讓美國得以開採蘊藏在頁岩中的「頁岩油」及「頁岩氣」。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報告指出,美國將在2015年取代俄羅斯,成為全球最大天然氣產國;2017年取代沙烏地阿拉伯,成為全球最大石油產國,而且這些新能源足可使用302年!

美2030成能源淨出口國,繼續稱霸302年
美國能源資訊署(EIA)指出,2012年本地原油產量為每日640萬桶,2013年增至每日730桶,2014再增為每日790桶。未來美國對外的原油需求度會越來越低,估計2030年會成為能源淨出口國,長久以來的貿易逆差也將獲得平衡。
據了解,目前全球頁岩油蘊藏量至少2.8兆桶,美國就佔了2.1兆桶(72%)。依照美國每天石油用量1900萬桶推算,如果蘊藏頁岩油可全數開採出來,足足可以使用302年。頁岩油作為開採成本相對低廉的新能源,也將讓美國石化業競爭力大增、電力資源充足,而這些條件都會帶動製造業發展。
油頁岩與水力壓裂技術
頁岩油、頁岩氣是從「油頁岩」(Oil Shale)中開採出來,這種細緻的沉積岩內含有機化合物「油母質」(kerogen),經高溫提煉後即可取得新能源。頁岩氣分布範圍廣、埋藏深度淺、壽命長,然而因為開採成本過高,過去難以利用,直到近年水力壓裂技術突破,才得以規模化開發。
「水力壓裂」是用水壓將岩石層壓裂,讓它釋放出藏在岩層的天然氣或類原油。不過這項技術中也存在許多問題,當天然氣大量釋放,會使空氣中充滿苯、甲苯和二甲苯等毒氣;此外,美國賓州有牛隻體內被驗出放射性元素「鍶」,水污染的案例也愈來愈多


從台灣的觀點來看,以目前美國的天然氣價格大約在三到四美元之間計算,根據中油公司估計,如果再加上管線運輸成本大約是每兆立方英尺五美元,等於賣到台灣手上,約在十美元以下,「和現在台灣的天然氣成本十六美元相較,至少有四成的差距,」中油天然氣事業部主任陳玉山表示。

換句話說,如果現在中油公司就立刻飛到美國德州下訂簽約,並且順利進口,那麼台灣就有比現在便宜至少四成以上的天然氣可供使用,此舉最重要的貢獻,就是能夠立即改善現在台電公司的電力結構,以便宜、安全的天然氣,去取代原油、甚至是核能發電的比重,剛好得以順勢解決核四廠引發的社會紛爭。

==================================================================

新的能源技術的產生,改變了原先的觀點,所以缺電也是假議題?

還有個好處,對美的貿易順差就不會變大,對台灣而言是大利多,能源佔進口比例其實是很高的..

對台美而言其實是互惠,賣天然氣 石油,還比賣武器好,中共也不會多說什麼,好處多多.

川普的美國再製造,其中光是油,天然氣的生產就可提供提供很多的工作機會..

變能源的輸出國,日後不買單也不行,來個貿易制裁

不好的就俄國..OPEC等靠產油的國家,會苦哈哈
2016-12-04 11:50 發佈

shji1234 wrote:
如果現在中油公司就立刻飛到美國德州下訂簽約,並且順利進口,
那麼台灣就有比現在便宜至少四成以上的天然氣可供使用


天然氣都是靠管線運輸,想要靠船短線運輸可以,
但是穿越太平洋運送天然氣這種想法太過天真,不必想太多。

講得好像頁岩油不會污染一樣
台灣人怕死
美國人更怕死
一堆頁岩油公司倒了說
環保與經濟一直是兩難,至少美國的環保也不會比台灣差,而且新技術總是會有改善空間..

小老百姓加油不會一直花太多,機車加油一百元有找.. 石油價在45~53美元跑的話,比起100美元以上油價有差

強勢美元,弱勢油價... 弱勢油價 就有便冝電價.. 再等幾年就知了

OPEC明年說會減產,但過去的記錄很差,己打不過頁岩油..

===========================================================================

2015年這些因為低油價而受挫的頁岩油公司,有不少也經歷過2008年天然氣價格崩盤時的慘況,但頁岩氣生產商並未因此而被消滅。當時的頁岩氣生產商把頁岩氣鑽機從2008年巔峰的1600多個大幅縮減到約260個,後期北美頁岩氣的產量卻比2008年還高出許多。

當年的經歷告訴世人,想靠低油價打敗他們沒那麼簡單。

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和俄羅斯這些傳統的原油產國,其原油開採成本相當低,但傳統油井的關閉和重啟卻耗時、耗力又花錢;「封井」處理從關閉、重新開啟到油井完全回復正常營運,至少需花費數個月的時間和大量資金。換句話說,傳統產油國的油井營運策略可以說毫無靈活度,只能透過增產或減產喊話,即使真的要行動,可增加或減少的量也不會太大。

相較於傳統產油國的零彈性,美國頁岩油產業的可用策略就相對靈活。譬如:先通過延遲付款和取消訂單,變相讓後端的設備供應商分攤營運成本,透過美國金融業進行資金周轉,大幅減少低營收的壓力,接著將主要的開銷和投資都集中到產能效率最高的設備上,關閉低產能產區的運作和裁掉員工,最後再透過改良技術輔助,優化鑽井技術(pad drilling)來增加產量,全面大幅提升每個鑽油機的平均產油量。

這場能源競賽尚未結束,不過美國頁岩油產業已充分地展現了他們強韌的競爭力;他們不只能在70美元的油價環境存活,甚至40美元也能挺下來,並且持續維持不間斷的產能。反觀,傳統產油國在低油價環境可不一定能正常運作,因為能源業是產油國主要命脈,國家營運的成本下去攤平,產油國的外匯存底,長期在40美元的油價環境下,恐怕會先耗盡。

從美國頁岩油產業對低油價的適應能力來看,傳統產油國極有可能會輸掉這場競賽,失去長期以來對原油的議價權。

shji1234 wrote:

強勢美元,弱勢油價... 弱勢油價 就有便冝電價.. 再等幾年就知了


台灣電價還不夠低啊?
要比低的話台灣電價在全球是排在最前面的,
倒是民進黨的電業法通過後電價會漲多少才是問題。

之前阿輝伯時代那些台電被迫與其簽了25年約賺飽飽的民營電廠合約在七八年就到期了,
民進黨修改電業法其中的目的就是為這些賺飽飽業者找銜接的路。

您把石油、電價一大堆東西亂搞在一起,真是無言。

shji1234 wrote:
川普的美國再製造,...(恕刪)


光存放的安全問題就卡死了,儲存槽放你家旁邊你要?
用美國的天然氣先看日本,從美國拉管到日本,然後言嚐到台灣,這樣才有可能,但這需要多久?10年?20年?
要花多少錢?誰來花?

美國製造也一樣,要可以的才回得去,現在是用稅吸引回美國,效果沒那樣大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油,天然氣如何運輸 儲存,這個現行應該就有了,發電至少會有用到燃油.氣只是價格貴就用的少..

能源只是個議題,太細的方面就看大家的看法了..

能源不能只依靠單一能源

日前「巴黎協議」通過了,但是雖然台灣沒得參加,但是這種沒有好康的,未來台灣只有遵守的份

如果要遵守巴黎協議,勢必要減少火力發電

shji1234 wrote:
環保與經濟一直是兩...(恕刪)


和樓主一樣的看法,OPEC未來凶多吉少,且不只美國有石油頁岩油,中國的儲量也很高,只是以前因為基於戰略考量,都用中東的,現在沒那麼值錢了,未來有一天可能會開採來自用!

bartwang wrote:
和樓主一樣的看法,OPEC...(恕刪)


剛好看到新聞,安徽發現5億噸頁岩油 價值逾千億美元

http://udn.com/news/story/4/2146073

現在中國不但可以自用, 未來也可以像美國一樣輸出了, OPEC玩完了! 台灣以後也可以向對岸購買天然氣, 拉個管線過台海, 保障台海的和平, 畢竟我們變成客戶了!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