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情況下,投資主要有兩大類型的風險:系統(非分散的)和非系統(可分散)。系統性的風險,如同2008年的金融海嘯,市場內的股票均無法避免;而非系統性風險,如某公司的掏空案,就是可以透過分散式投資,以避免踩到地雷。
身為股市投資新手的我,之前對於投資幾檔股票產生疑惑;所以爬了一些文章,在此野人獻曝~
我們都知道,「投資必有風險」;而針對分散式的投資行為,以抵禦風險的研究,國外有不少資料可以參考。
參考一
http://www.efficientfrontier.com/ef/900/15st.htm
在不同市場風險的差異前提下,這裡推薦了15檔股票是較佳的投資組合方案。

參考二
http://www.marketoracle.co.uk/Article12274.html
在投資組合達到30支股票的時候,非系統性的風險將會降到很低;
在此,我將其換算成百分比(以1000檔股票為投資家數最大值進行換算);大約投資10檔股票,可以將非系統性風險降低到兩成(安全性達八成)。



參考三
取自「孫慶龍的投資部落格-我該買幾檔股票」
http://luckylong.pixnet.net/blog/post/20509398-%E6%88%91%E8%A9%B2%E8%B2%B7%E5%B9%BE%E6%AA%94%E8%82%A1%E7%A5%A8%EF%BC%9F

只買一檔股票,是無法分散任何的非系統風險,但持有的股票的家數為2家時,就可以消除掉46%的非系統風險,當股票家數到達4家時,將可以消除掉72%的非系統風險,當持有股票達16家時,已經可以消除掉九成以上的非系統風險。
這份研究,則是認為分散投資到8家企業,可削減約兩成的非系統性風險。
根據研究的模型有差異,導致模擬結果也有差別之外;實際上的投資經理人或團體的對分散式投資的解讀與操作,也會有所差別。例如,有些投資文章或社群,相當推薦15支股票的投資組合,甚至也有多達30支股票的說法。
分散投資到一定程度,除了對於風險的下降,幫助不大之外;可能會面臨一些問題。例如,操作獲利的機會成本。
在閉著眼睛隨便買的狀況下(如同盲眼射飛鏢),當持有家數越多,理論上是能夠接近市場的整體效益。當然,我們不會矇著眼睛進行買股;事實上,市場上深具投資價值的股票也並不是俯拾皆然。太過分散的投資,少了專注,恐將無法提升整體投資效益;我們都希望避免投資風險,但投資效益能夠打敗大盤吧?
最後,分享一下我自己的投資分散方式:現在是分散持有15家股票,每一家的比重差異不大;絕大部分是平均分散投資在各個產業別的龍頭股;尤其這些產業多半跟民生需求有關。
從第一檔股票買進之後,再增加買進下一檔股票之前,我都會問自己,買進的意義何在? 是為了分散而分散,還是它有其長期投資的價值。在某種程度上,努力做好專注的功夫;集中投資的風險,實際上不見得會比分散來的差。
每個人的投資方式不同,對於該持有幾檔股票,應該也是因人而異。我不敢說自己的投資方式是正確的,或者是較佳的投資策略;但某種程度的分散投資,可以安定投資的心理面,也比較能抱得住股票。
投資的部位從幾十萬開始,到幾百萬的心態,在我自己的分散投資方式是不同的。在投資部位小的時候,頂多投注心力和資金在兩、三檔股票上;但是隨著投資部位越來越大,所買進持有的股票檔數也隨之變多。持續專注在較多檔的股票上,更能夠低買高賣進行價格的區段調節;提升獲利。
文末,拾人牙慧的以十六字箴言與各位分享:「長期投資、分散風險、定期檢視、彈性操作」
祝各位賺大錢!
(聲明:所引用的圖文資料,版權由原網站所有權人所擁有;如有不妥,請通知敝人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