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

股票 技術分析 真的有用嗎?

再來貼我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技術操作,這期權操作,對產業毫無助益,但至少對期貨商有幫助。也繳了一點稅。
近月的對帳單,無敗績,全勝。但就只是衛生麻將,撿胡牌小錢而已。
這純粹心理戰,
就像個麥田補手,有人想賺錢想瘋了,下了好價錢的單子,想往懸崖下跳,我在邊邊把他捕下來。
績效無法跟大盤比較,我跟本不會算績效,我只求不停損,一停損,就半個月白作工。





MiPiace wrote: 我兒子答的好,他說,如果他不買特斯拉股票,特斯拉跟本沒錢開發 model 電動車,我非常認同我兒子的看法,我買電子股技術操作,也是幫助產業的升級。效果跟你買0050 是一樣的。...(恕刪)

投資0050並不會幫助產業升級,只能參與分享產業成長的果實。除非在初級市場買特斯拉股票,在次級市場散戶股東彼此間的股權移動,並不會幫助到特斯拉開發電動車。
pigstand wrote:
投資0050並不會幫(恕刪)

只要有人買股,股市好,對產業就會有幫助。
後面沒人接手,前面就不會有人冒風險接第一手。公司就無法集資運行。
股價低,士氣低,老板管不住員工,無心管理。
員工沒士氣,會跳槽,公司就沒辦法升級。
股價高,可轉債容易發行,對企業集資擴產升級,也是有幫助。
MiPiace wrote:

只要有人買股,股市...(恕刪)

哈,這樣說是有道理,很類似無限QE的作法
小菲特 wrote:
各位股市達人 如果(恕刪)


我建議你買書再加上看電視及網路自學最好 因為這樣才不會偏頗任何一種技術系統。
"股票 技術分析 真的有用嗎?"
這個問題為什麼可以在01討論怎麼久 私以為其中一個原因是對 [什麼是"有用" ] 沒有共識


看看這個哈利波特作者"有用"例子

"武漢肺炎(COVID-19、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哈利波特》作者、英國知名作家J·K·羅琳(J. K. Rowling)也在6日於推特透露自己出現肺炎的所有臨床症狀,然而在經過醫師推薦的「呼吸法」後,在2週內痊癒"

還有川普奎寧"有用"的例子

"有用"的結果是千真萬確 沒有呼蘭
真的有人吃了羥氯奎寧 hydroxychloroquine Covid-19 就好了
J.K.Rowling 也是在2週內經過醫師推薦的「呼吸法」 "肺炎的所有臨床症狀真的痊癒"

但問題是
1)什麼可以是叫"有用"?
2)得到"有用"結論的邏輯 有沒有問題?

這些問題的研究 就是前面大大就點出專門探討這方面的東西 -- "方法論"

[什麼是"有用" ] 沒有共識 看起來像在不同的空間裡討論

----
最近太忙 不寫了 以後再說 ... :)
chalupa1 wrote:
"股票 技術分析 真...(恕刪)

別想得太複雜了,想得越多,離事實越遠。
技術分析,就是你的市場經驗告訴你,合理的香蕉一斤 35 元。
一個傻子拿了上等的香蕉賣你一斤 30 元。
你就買了下來,
這就是基本分析+技術分析。
香蕉品質好不好,就是基本分析。
買東西就會牽涉到價格,對價格的判斷就是技術分析。
要買香蕉,就是要憑經驗出價。
離開了價格,買賣就成不了。

就這麼原始的東西,出自於本能的東西。
沒必要探討有沒有用,它本來就必須存在。
你否定它,那只是只找麻煩而已,看不清事物最簡單原始的本質,當然你就無法善用。

基本分析,技術分析,
一体兩面,一陰一陽。

你看到品種好的香蕉,這是陰。
你知道你買下來,將來會有好價錢,這是陽。

你看到 別人花大錢 買毫不起眼的香蕉
你好奇研究它,才發現香蕉是個珍品。
花大錢這事件,就是陰
你發現了珍品,就是陽。

了解陰陽相生,相隨。
用基本分析去看,你就可以看到未來的價格。
用市場價格去找,你就比別人容易找到上等的香蕉。

這種能力,本來就是本能,沒那麼複雜。
想不通,不是原理難,而是你腦子太複雜。
但要用的出神入化,那就10年功吧,沒有捷徑。
---------------------------------------------------------
王宗岳太極拳論:
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
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
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黏;
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理為一貫。
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
然非功力之久,不能豁然貫通焉。
MiPiace wrote:
就這麼原始的東西,出自於本能的東西。
沒必要探討有沒有用,它本來就必須存在。

認同,能看到這層次的人真的是少之又少。

十年前本益比超過15倍就嫌貴;
為何現在25倍卻說 "還是很便宜"?
這是純基本分析嗎? 裡面沒有技術分析?

或許有人說是因為銀行定存利率的關係。
利率是會影響,但不是公式。否則負利率的歐股,本益比要算幾倍?


A股願給40倍,B股卻只認同15倍。這是不是對未來的預估? 還是一定發生?
憑的是科學定律?政府規定?還是對"機率"的經驗法則?
除非是一定發生,否則只要提到機率,都扯到技術分析。

醫生說開刀用A方法有3%死亡率。用B方法有8%死亡率。但是用A方法要自費加5萬。
不是死就是活,怎會有3%和8%之分?
這個醫生不好,迷信技術分析。該找一個一定活的醫生。
醫生說,那麼用C方法好了,之前都還沒人用過,所以死亡率0。只要自費加20萬,要不要?

有人一輩子只做一定發生的事,從不做機率考量嗎?
one man's meat maybe another's poison!
有沒有用
要看使用者會不會用
會用的就有用
不會用的就沒有用
水中火 wrote:
有沒有用
要看使用者會不會用
會用的就有用
不會用的就沒有用

不會用的,用阿Q法,讓您賣在高 點,買在低點.........
卍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羅斯柴爾德-洛克菲勒 卍
  • 30
內文搜尋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