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有一張向保險公司買的投資型保單(基金),約投保4年多,每個月定期定額8000元
目前總投資金額(包含第一年收取大量保費)與獲利約差4萬多,也就是賺了4萬多
但是突然有個念頭就是想把這張投資型保單全部贖回
把贖回的錢以及每個月的定期定額8000買像中鋼或是中華電之類的股票
不知道這樣決定好嗎??各位大大們有什麼建議嗎??這樣值得嗎??謝謝!!
ayz847 wrote:
即然知道【投資型保單看不見的費用不少】,
幹嘛【還會從頭開始定期定額加碼這個投資型保單】?
保險業務員需要你養?
何不另闢費用較少的投資管道?
ayz847大大說的是....
我只說"可能"會再用投資型保單....
原因就是不用另外再開一個投資平台...
當然 也許再去申請純基金投資的平台也可以!
meanlins wrote:
小弟有一張向保險公司買的投資型保單(基金),約投保4年多,每個月定期定額8000元
目前總投資金額(包含第一年收取大量保費)與獲利約差4萬多,也就是賺了4萬多
但是突然有個念頭就是想把這張投資型保單全部贖回
把贖回的錢以及每個月的定期定額8000買像中鋼或是中華電之類的股票
不知道這樣決定好嗎??各位大大們有什麼建議嗎??這樣值得嗎??謝謝!!
原來的叫理財行為
如果當初有規劃最好
後面的想法
叫做投資行為
原則上
理財是必定每個月要做的
做完後剩下的閒錢
可以拿去投資
輸了不影響你的生活品質規劃
影響就更享受一點
但是把理財規劃後的行為
變更為投資
就會影到到原來的規畫的生活品質
只是台灣目前真正有做全套正統理財規劃
比例不到5%
如果以一般正常白手起家的年輕人來說(40歲以下)
更是不到1%
何謂理財規劃
簡單的說法就是
將目前的收入跟支出
做資產的配置
使之能滿足
未來人生
任何一個時間點的金錢需求
其中收入資產跟慾望基本需求
都是很大的變數
這是一門學問
國外行之有年
所以國外的人
經過規畫後
就能知道某像東西她買不買得起
甚麼東西她不用委屈自己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