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73

關於陸股ETF (part2)

中國降準
政策傾向看多
明年msci又要開放
或許短期會回檔
不過未來幾個月應該有肉吃
我也決定續抱。

其實也有崩盤危機
但應該會花點時間盤個頭部
希望陸股能利用時間噴一下

當然以上都是亂猜的
股市變化誰也說不準

其實玩股票也是一種賭博
只是經過推演後有多少勝算決定要不要重壓
還有停損也要注意...

東民 wrote:
中國降準政策傾向看...(恕刪)

東民大說的也沒錯
我也有中國股市趕頂的幻想
2006那波6倍漲勢
2015 2.5倍漲幅
錯過實在可惜
但之後也跌回75%
與50%

套句巴費特說100年後
道瓊會漲到100萬點也是極有可能的
即使2007被套在高點的人
也是有機會解套
我絕對同意

衡量一下風險
看看自身短中期的風險承受度
看要做短中長線
陸股不算便宜
其他國家已經太貴
最好是閒置資金與去槓桿
再下去投資即可
股海蜉蝣 wrote:
多位高手的話都發人...(恕刪)


股海大推論沒錯
etf是被動加碼 所以推導過程是先有很多主動式基金及退休基金
基於成長性或是其他理由加碼全世界龍頭股
使得這些龍頭股市值增加
而佔比最多的etf只好被動再加碼再進一步推升這些市值
這個過程不斷循環 使得大型龍頭股漲翻 其他中小型股交易冷清
台股現在就是這樣 陸股只差被動式基金還沒進場 今年以來也是專漲a50
所以才有白馬50或漂亮50跟要你命3000這種名稱出現
這就是這幾年大家提到的etf助漲助跌
跟券商的認購權證避險操作一樣 專門追高殺低



股海蜉蝣 wrote:
目前A50大漲之後本益比才15


請教各位先進幾個問題

1.陸股、美股(或台股)的指標股是科技股偏多還是銀行傳產偏多?
2.傳產、銀行跟科技股的本益比怎麼給算高 怎麼給算低? 例如銀行本益比15 跟科技股18 誰高?
已開發國家的本益比跟開發中國家的本益比又怎麼給算合理?

思考之後或許會有不同觀點出現。

當然 現在全球的股價已經不能用一般傳統經濟學來研究了,主要看資金流動吧?
大陸的股票走向偏重政策與投機資金的流向。
平安是福沉默是金 wrote:
請教各位先進幾個問...(恕刪)

此一時彼一時
全在於當時的氛圍
但以多數時期來說美國中國台灣
科技股高於經融傳產股
但在香港新加坡金融中心
可能科技業本益比不高
這也是港股本益始終中便宜之故

但科技股又差距極大
有搭上熱門題材畫大餅時
有本夢比之股票
如人工智慧 機器人 電子商務 戶聯網 無人車 電動車 某些唬人生技
可炒到100
直到夢醒時分 海水退潮 裸泳
被打入傳統科技股行列
本益比只剩10出頭 或更低 如兩兆雙星 友達鴻海
此時本益比也就跟金融不相上下
台灣因是淺碟市場 無法以內需主導市場 無自主研發能力
多以代工 承接為二手外圍科技
本益比又比先進國家估值更低
大約低20%左右

一般老牌科技業介於15~30 如微軟 英特爾 台積電
蘋果雖被列為科技製造業 但高收益龍頭
本益比約為20 但算是正常
谷歌 FB 有人工智慧概念 本益比到35~70
亞馬遜雲端 騰訊 阿里巴巴 雲端互聯電商概念 本益比80~300
Broadcom nvidia 人工智慧概念 雲端 有夢最美 到50~250
特斯拉有詐騙集團概念 給予最高本益比上看1000
後面這些本益比太高的公司
都如旁氏騙局
只是它們用更精巧的高科技的騙術來包裝
最後都將崩盤

新興市場的高本益比必須挾其高成長性
否則無以為繼
錢潮是最現實有效
有成長動能 錢便往哪流
但要看長期 否則也只是過路財神
短期專家也看是不準的
於此發表不專業的看法
不正確之處請多包涵
看來台灣投資人對陸股ETF價格開始保守,準備重演15年高折價戲碼…
阿丸01 wrote:
看來台灣投資人對陸股ETF價格開始保守,準備重演15年高折價戲碼

2015年陸股ETF折價6-8%常見,還發生投資大戶向投信瘋狂贖回潮,今天有嗎?我每天緊盯,怎沒發現?可以告訴我嗎,感恩,謝謝.
陸股正二折價在0.5%以內,原型在1%左右,我認為都是正常.如果超過,發行投信沒有進場造市作為,就是失職,投資人應該唾棄它,抵制該投信發行的ETF.

阿丸01 wrote:
看來台灣投資人對陸...(恕刪)

呼叫阿丸01大,我很想跟您對話,可以嗎?
fostery前輩~被您點名真是驚訝,小弟只是默默淺水向板上眾高手學習的奈米咖,也沒發現啥大戶贖回跡象,只是看幾檔ETF(不含2倍)的折價有擴大現象,投資人不敢追價,深怕重演15年陸股瘋牛時高達5~6%折價,最傷的還是一般投資者,至於要發行券商跳出來護價…好像很難,至少當年小弟沒注意到這樣的良心券商
阿丸01 wrote:
fostery前輩...(恕刪)

非常感謝您的回覆
1.你所擔心的大幅折價問題,歷史不會再重演了,因為今非昔比,當年造成投信在大陸賣股,資金無法匯回台灣的QFII額度問題,已不復存在.
2.目前少數盤中折價幅稍高的ETF,是因為基金規模及成交量太小,無法迅速反應淨值漲跌所導致,所以投資人對此種ETF要避開,我操作的ETF日成交量都要萬張甚至數十萬張以上,我才會考慮,因為我最怕交易擱淺.
  • 147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7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