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面的盲點除了"本益比"之外,還有"淨值"。
但是因為不常聽人用淨值作選股依據,所以就不曾提出。
今天路過,無意中看到有人用一家公司的淨值來做為去留的依據。不得不再次簡單說幾句話。
絕不能相信一家公司的"淨值"。
絕不能因為該公司"淨值"是100元就認為股價在100元有撐。
未來的"獲利能力"才是撐住股價的元素,"淨值"不是。
美國次貸風波那次,有一檔股票跌了好一陣子,後來在20元左右撐住(當時沒細查它公布的淨值,預估應該是10幾元)。
某一天21元收盤後,突然宣布公司賣了,每股成交價不到3元。
這事太過震撼,新聞有報導,可查看看。
如何解讀這件事? 就是公司確實撐不下了,而願意接手的不是用市價(21元)接,是要比公布的淨值(10幾元)還低才願意接。因為實際淨值還遠低於公布的淨值。
隔天開盤,記得好像是10元開出,而且維持了好一段時間。
'------------------------------------
不知道樓主處理了沒有?
如果還沒有,個人建議只留一張,其餘出清。還能剩餘些許資金。
我不知道鴻海未來會漲會跌,建議的方法和預估漲跌無關。
出清令人很不甘。但是這是沒辦法的。
留一張,是讓您不用離開市場,隨時還能了解行情。
如果賣掉後,鴻海大漲,那要認命,絕不能追,只能等待。
哪一天如果大盤跌破5000點,您就要每天留意鴻海的行情。
當它跌破後又漲超過5000點,您就將剩餘的資金全買(不可融資)。這時候絕不能膽怯,絕不能怕它還會在往下跌。
如果您現在賣掉的是20張鴻海,那未來幸運的話或許能買回20張鴻海,或是更多。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