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2017年是台灣ETF(指數化投資)+再平衡(資產配置)的起始年。

其實我最認同的就是生活與投資並重,或是生活工作為主、投資為輔的方式,

這也才是正確的心態,EX:累績投入股債投資組合中原始資金(工資收入)1,000萬,五年慢慢增值350萬~500萬不等。

市場上多數充斥著100萬、500萬「操作」到財富自由的「好運氣」故事並不可取,因為,破產者,是不會有聲音被留下的。但佔了8成以上的失敗者。市場上只有勝利者的聲音,也是生存者誤差。

可以直接問問,在市場上除了安納金、投資金律、股海出擊(這個人還在見天地的階段,尚未進入見眾生。不要以為他狂,他只是在這個階段,要靠著外界的反駁、刺激來推升自己或者論道),還有誰看的到國際上的「聰明錢」或稱「熱錢」?

pigstand wrote:
6檔ETF管理起來...(恕刪)
主動投資是藝術,指數投資是科學。

十二夜月 wrote:
其實我最認同的就是生...(恕刪)


為什麼不VT+BNDW就好??

不是簡化很多嗎??

BUY AND HOLD AND REBALANCE,一次搞定

您說的是標準答案,我考你一個問題。在台灣你應如何配置出類似的組合?

tzjwinfcha wrote:
為什麼不VT+BND...(恕刪)
十二夜月 wrote:
您說的是標準答案,我...(恕刪)

若是指國內投信發行的產品,那倒是很難...
P大,所以是從一堆柳丁中,挑出一些比較甜的概念。(美國市場才有蘋果)

pigstand wrote:
若是指國內投信發行的...(恕刪)

十二夜月 wrote:
您說的是標準答案,我...(恕刪)


在台灣,無解,只能從0050下手,沒啥好的選擇
複委託買不到 VT、BNDW 嗎??

為何一定要台灣投信發行的??

我更不懂了,明明可以用腳走,為什麼非要用爬的?

我有漏掉或誤解什麼嗎?
複委託成本略高些。
如果我操作的資金,在我不在之後,周圍都有能力從美國券商拿回,何樂而不為?

shliou wrote:
複委託買不到 VT、...(恕刪)

十二夜月 wrote:
複委託成本略高些。如...(恕刪)


複委託成本,不一定會比投入美股高
有很多要考量的,看資金投入大小,是否是銀行vip

以下只是舉例而已
以一般上班族來說,一年投入10000美,應算合理吧??
股債比50%:50%

複委託買VT+BNDW手續費也要20美左右或以上(視不同銀行的手續費)

美國券商要匯出,匯費就是20美或以上(視不同銀行的手續費)
如果選擇的嘉信之類的,手續費還要在花約9美元

當然,不同投資有不同的考量

複委託沒有DRIP,美國券商有
謝謝您的分享,我會慎重評估的。

tzjwinfcha wrote:
複委託成本,不一定會...(恕刪)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