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choas wrote:把我自己研究分享一下...(恕刪) 恩....12000坪是地目變更前還沒捐地的面積而且容積還有很多規定,土城這張建照早就出來查一下建照或公司的新聞就可以知道了好嗎公司的說法(http://www.moneydj.com/KMDJ/News/NewsViewer.aspx?a=2184cb83-1cf4-426e-96b8-b884af25dbc3):宏璟規劃,土城案7棟大樓的總建坪約為4.5萬多坪,其中,商場部份有5千多建坪、住宅2.5萬坪、停車場1.5萬坪(一部分是商場的車位)比對一下建照樓層面積和公設比推估一下住宅權狀應該是2.3萬到2.4萬坪假設2.4萬坪住宅面積假設一坪50萬=120億45萬=108億40萬=96億車位算800個(每戶搭一車位)車位照建照看應該是有平面有機械平均一個算120萬乘800個車位=9.6億120加9.6=129.6 再乘0.8=103.68 扣建築價格60億及土地成本18億 獲利25.68億108加9.6=117.6 再乘0.8=94.08 扣建築價格60億及土地成本18億 獲利16.08億96加9.6=105.6 再乘0.8=84.48 扣建築價格60億及土地成本18億 獲利6.48億(建築成本是公司合建契約所載)其實最怕的是附近大同兩三千戶的建案和皇翔最近開賣700戶的大案大同的地點還比較好,一下那麼多戶數要很快clean有點困難而且業界熟的一定知道這個案子要五十萬一坪很快clean是不太可能的以現在的景氣40到45萬比較有可能以平均數算賺11.28億再扣一下管銷(建案銷售額1.5%)1.32億 還有利息錢(利率2.XX參考該公司年報)最後純利應該在7到8億 換算eps 2塊 到 3塊當然如果房地產狂飆或者是下跌以上估計當然不成立要貢獻eps20 再來查一下公司新聞宏璟建設掏空案1989年2月21日,土城市台橡電子廠因污染遭到地方抗爭,準備遷廠。這些土地原屬工業用地,知道有機會變更地目後,經宏璟建設監察人胡炘居中介紹,張虔生以個人名義,向台橡公司購買13筆土地,總金額14億7千萬,折合每坪14萬。但張虔生個人只出資3億2千萬,1992年6月20日,其母宏璟建設董事長姚張宏影召開董事會,將公司持有的聖保羅建設、大統畜牧、嘉新畜牧、永光華金屬、鳳林、僑泰、宏總建設等股票及上海商銀的商業本票,交由張虔生,向花旗銀行台北分行融資擔保,借貸所得匯入張虔生戶頭。6月26日,張虔生與台橡公司簽約,買下土地。11月,姚張宏影再度召開董事會,以每坪28萬的價格,向張虔生購買其中一半的土地,共掏空公司19億3761萬。老話一句 大家自己判斷
商場部份有5千多建坪 ..這部分是否計入開發成本 卻未計入可獲利成本如果真的最後全部賣光光 只能賺2元我現在自己開一家小公司 買空賣空做貿易 eps隨便都超過5元 今年賣個廠辦 就賺 2-3元那養地20年 只能賺2-3元 不就誤會一場 ? 或是有....我不敢說當然我不能排除您是對的我再傻 我也不會長期重壓一家 eps只有2元的公司 因為絕對不值得真的誤會一場 明天我會全部出清 謝謝啦
hsin007 wrote:恩....12000坪是地目變更前還沒捐地的面積而且容積還有很多規定,土城這張建照早就出來查一下建照或公司的新聞就可以知道了⋯⋯⋯⋯⋯⋯⋯⋯⋯⋯⋯⋯⋯⋯⋯比對一下建照樓層面積和公設比推估一下住宅權狀應該是2.3萬到2.4萬坪⋯⋯⋯⋯⋯⋯⋯⋯⋯要貢獻eps20 ⋯⋯⋯⋯⋯⋯⋯⋯⋯⋯⋯⋯⋯⋯⋯⋯⋯老話一句 大家自己判斷...(恕刪) 說明的很清楚!可銷售住宅面積是3.3萬坪VS2.4萬坪,這部份差距相當大,影響估算結果甚巨,不知道有沒有第三方說法,可以出來指導。甘溫啊!
hsin007 wrote:恩....12000...(恕刪) 感謝您的指教。沒錯你說的全對,只有一個地方錯了,住宅區總坪數24000坪,我多次電訪公司詢問的結果至少是3萬坪以上,如果照你說的淨利只有11多億,最後EPS只有2~3你是公司你會幹這種蠢事嗎?投入將近80億只為了賺那麼一點,我最討厭說服別人,你如果認為你的算法合理就信你那套吧。對於房價多寡,在下也最後註明,如果你認為不到那個價,你可以自行打折。這點每個人看法不同,不多做討論,相信你自己。再者說張董之前掏空案吧沒錯,這是一個疑慮,也就是為什麼宏璟淨值如此高股價還趴在那。也是讓人有利可圖的機會。如果你對張虔生沒信心,我倒是會建議不要碰。自行判斷風險跟報酬。如果你的言論造成股價下跌,我會很感激你,越便宜空間越大。感謝你的意見。
關於掏空案 是掏空上市後全體散戶小股東的錢 還是上市前你我小散戶都沒參與到 不知道是哪些股東的錢我自己開的公司 是股份有限公司 股東只有6人 5人是我的親友 1人是朋友說到底 我掏空公司 會不會根本就 這6個人的問題 可以大 明天又沒事 喬好了但 背信罪為「非告訴乃論」之罪 ...所以.. 我們公司股東都沒事了 我們都沒意見 外面的人還在不爽 ?被掏空的公司 還能上市 ?有誰能解答這些疑問 謝謝啦
hsin007 wrote:120加9.6=129.6 再乘0.8=103.68 扣建築價格60億及土地成本18億 獲利25.68億108加9.6=117.6 再乘0.8=94.08 扣建築價格60億及土地成本18億 獲利16.08億96加9.6=105.6 再乘0.8=84.48 扣建築價格60億及土地成本18億 獲利6.48億 銷售坪數部份不太清楚,但建築成本抓60億真的太多了。假設以2.4萬坪來算,每坪成本高達25萬。一般成本抓12~15萬/坪已很足夠了。(PS.個人從事營建相關產業)
SERCB wrote:銷售坪數部份不太清楚...(恕刪) 沒有錯,關於60億開發成本我也很納悶但是公司財務協理的確這樣說如果成本可以更低,那利潤更大,我詢問過從事營建業的親戚也說這個數字有點誇張,不過公司既然這樣說,我們只能先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