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不忍心潑人家冷水, 還是老話一句, 要正視 ETF 的副作用

我看到的,不見得人人看到。

我沒說各位專家的不是,自己也承認只認得皮毛,原本也只是回答 勤耕兄 的問題。
所以也沒要跟專家爭辯,但不爭辯並不代表我錯。

'-------------------------------
既然提到ETF有可能成為炒股的幫兇。
那我負責任的提一下,免得人家說我亂說。
以0050為例。以前50高的權值股票為基底。
今天我炒第51名的,將它炒到權值50名以內。那下一次0050調整成分時要不要大量買入?


(樓下有人回答:"查詢一下目前第50名“南亞科”所佔權重是0.34%,替換成分股不會增加太多0050的週轉率。")
是看錯我的問題嗎? 50名0.34,那51名更小。不是更好炒?


'--------------------------------
0050在2003年初發行時是4億9千萬。元大先用這些錢買入股票轉換成0050,所以大家才能在上市的第一天就買到0050。
現在是2018年,這15年來,基金規模成長到407億(原寫1366億是錯的)。以平均每年近27億的速度成長。為什麼要成長?如果是封閉型基金劵商為何要增加規模,反正有人買也有人賣,甚麼都沒改變,不是嗎?
其實中間在金融風暴時還是有縮小的。可見這是一個彈性的箱子。隨著進來的多而成長,隨著出去的多而縮小。

既然它是一個彈性的箱子,可大可小。那代表它多數時候會買進,但也有少數時候會賣出。劵商是有權利依循某些規則調整基金規模的大小。所以說0050的持有者看多或看空的心理是會影響0050背後劵商的買入和賣出的。當然也會對大盤有影響。
happywork01 wrote:
我看到的,不見得人人...(恕刪)

納入成份股自然要買入。我們先查詢一下目前第50名“南亞科”所佔權重是0.34%,替換成分股不會增加太多0050的週轉率。如果有全市場ETF可以投資的話,那就根本免除了成分股變動的問題。

pigstand wrote:

納入成份股自然要買...(恕刪)


0050規模增加的原因是:
1. 0050成分股市值增加,
2. 法人大量的在初級市場將成分股轉換成0050受益憑證,這個才是0050規模增加的主因。
1.0050目前規模是407億,不是1388億。
2.指數成份股的增/刪,確實ETF會進場買/賣股票。沒錯!
3.不是把第51名炒到第50名就會被納入,而是要炒到第40名以上才會被納入。
 能把股票市值從第51名炒到第40名,談何容易?有這麼強的主力?
 真能從第51名提到第40名,那麼,該股票是真的有代表性,是該納入成份股了。
4.唯有法人在初級市場的申/贖,才能創造/消滅 0050的單位數。
 次級市場的散戶,都只是你丟我揀的換手。


其實開放式基金 (Open-end fund) 比 ETF還危險,
因為開放式基金有很大的延遲問題

一旦發生恐慌,那開放式基金,就會面臨下面的問題,

第一天大跌,第二天就有一堆人贖回開放式基金,
基金公司第三天拋售基金持股,
市場因為預期開放式基金公司後續還會拋售股票,所以不敢買,市場繼續大跌,
第四天投資人更恐慌贖回,反覆下去

反觀 ETF,第一天大跌,恐慌性的ETF的投資人在當天的恐慌中也已經拋售了,
再晚也是第二天就去拋售,
然後呢 .... 這些賣壓瞬間就賣光了,
至於後續會上漲還是會下跌,跟這些恐慌性投資人無關了
說不定反而立即反彈,
他們看到市場似乎止跌了,又想買回來了
人生就該好好的玩 !
ayz847 wrote:
1.0050目前規模是407億,不是1388億。
2.指數成份股的增/刪,確實ETF會進場買/賣股票。沒錯!
3.不是把第51名炒到第50名就會被納入,而是要炒到第40名才會被納入。
 能把股票市值從第51名炒到第40名,談何容易?有這麼強的主力?
 真能從第51名提到第40名,那麼,該股票是真的有代表性,是該納入成份股了。
4.這就是你所謂的ETF的副作用?

以前我還蠻敬重您的,不時還幫忙推您隨指數調整的操作方法。
但今天令我失望了。今天您先批評了我,我解釋過後,您由不可能,改口說談何容易。
還是沒辦法進入理性客觀的探討。我就不再言了。



這是我下載的資料,或許有錯,但0050確實是成長中。


不論是兩種方式的哪一種贖回,它確實會縮小。縮了400億。

happywork01 wrote:
如果是封閉型基金劵商為何要增加規模,反正有人買也有人賣,甚麼都沒改變,不是嗎?

封閉型基金折價問題太嚴重,
外國有些封閉型基金常常折價 20%到30%,
漲跌幅常常跟大盤不一致,
所以大家不愛買
封閉型基金這幾年賣的不好,
規模小、交易量又小
而 ETF完全改良了這個缺點,
把折價和溢價壓在 0.5%左右
人生就該好好的玩 !

happywork01 wrote:
我看到的,不見得人...(恕刪)



想要了解ETF,就不得不推薦一下綠角大大的說明

至於總市值為何會增增減減其實也是反應出想持有者與想出脫者之間的數量差距

ETF的套利機制

為了讓更多的持有者持有,需以實際的成份股股數量創造出對應的ETF股數,總市值自然會增加

透過這樣的轉換甚至存在套利機制,只是這種最終會因為利潤太低而收斂。

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一下綠角大大的文章....我只能說,非常豐富!!

ayz847 wrote:
實物申贖機制下的ETF...(恕刪)


Dear AZ大:
說明得很清楚,所以ETF不用因為某個股漲了,而去追漲個股。
再請教您,若是新的ETF資金進來,是否就必須要追漲高的個股?因為某個股漲,造成ETF漲,ETF漲也就是買ETF賺錢;ETF賺錢,自然更多資金投入ETF,也就造成愈來愈多新的ETF資金進來。新的ETF資金追漲高的個股(因為比重增加),如此循環造成個股或股市超漲,超漲自然就有機會超跌。
happywork01 wrote:
但今天令我失望了。今天您先批評了我,我解釋過後,您由不可能,改口說很困難。
還是沒辦法進入理性客觀的探討。我就不再言了。...(恕刪)

我也很遺憾讓你有這種感覺。

我回頭再看了一遍,我針對你的發言似乎只有第27樓跟第44樓。
其他各樓都不是針對你的發言。
27樓旨在說明實物申贖機制下的運作,應該沒批評你吧?
44樓應該也不能說是批評你吧?

27樓第二行(藍字)我已經先說了:
只有在成份股變動(增刪)時,才會買進新成分股,賣出踢除的。
所以,你說『由不可能,改口說很困難』,更不知從何說起?

總之,很抱歉。請見諒。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