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73

關於陸股ETF (part2)


yolo753 wrote:
嗯下班看到這指數我...(恕刪)


同意yolo大,小弟也不會出場

現在A50又漲上來了

yolo753 wrote:
嗯下班看到這指數我...(恕刪)


Y大 短線二次炒底 那就是明天找個低點來承接
【交易所降低三分之一交易规费】为进一步降低投资者交易成本,沪、深证券交易所收取的A股交易经手费由按成交金额0.0696‰双边收取调整为按成交金额0.0487‰双边收取,降幅为30%。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收取的A股交易过户费一律调整为按照成交金额0.02‰双向收取,降幅约为33%。于8月1日起正式实施。
Irain2046 wrote:
Y大 短線二次炒底 那就是明天找個低點來承接


看到剛剛G大的新聞(向市場傳達了監管層對當前資本市場的態度)

我會分兩次抄底。因為最壞的情況就是禮拜五大跌再逼政策出利多。
很多人寧願打新,也不願為國接盤了。

補充:
兩融管理新規出台 券商自主確定強平線

文 / 嚴婷 2015年07月01日 22:48:21 13

證監會晚間公告:允許證券公司開展融資融券收益權資產證券化業務,進一步拓寬券商融資渠道。
文 / 嚴婷 2015年07月01日 22:52:57

个人观点,不负责,欢迎指正 https://www.flickr.com/photos/adda0826/

yolo753 wrote:
嗯下班看到這指數我...(恕刪)

我也嚇一跳
前天只買四分之一資金沒買足
真再破底
就進場買足二分之一資金
很少看到一個國家的貨幣政策被拿來當作止跌與炒作股市的手段。
可想而知只會讓股市波動更劇烈,達不到穩定市場效果。
接下來要考慮的是,如果政策面也止不住陸股跌勢,會發生什麼事?

天下第地


我1997年入市,給大家說一下我所經歷的股市救市。


 第一次救市,是在1997年9.24日,國家聲明,新股300億不是要一年發出來,次日大漲,引發一波反彈,最高漲到半年後的1420點,然後繼續下跌。


 第二次救市,1998年發洪水,股市狂跌,8.19號最高領導人出來講話,然後再次引發反彈,漲到1300點再次下跌,然後沒有救市,在1999年5月引發行情。


  第三次救市,2001年10.23號,國有股減持不再進行,股市反彈,兩天反彈後繼續跌! 11.16號,降低印花稅,反彈幾天后繼續下跌,創出新低。


  第四次救市,2002年6月24號,國有股減持停止,股市反彈,但大多數股票當天就是未來幾年的高點,然後繼續下跌,再創新低


  第五次救市,2005年1月21號,國家降低印花稅,市場繼續下跌,事實上,那年是股市利好最多的一年,新股一度停發半年時間以上,但股市仍然跌到了998點,才開啟大牛。


  第六次救市,2008年4月24號,國家降低印花稅,市場反彈了幾天,繼續下跌,並且是加速下跌,這是我看到的所有救市中最坑人的一次,救市後股市再度被腰斬!


  第七次救市,2008年9月19號,降印花稅加匯金增持,市場反彈後再下跌,最後在1664點啟動翻倍行情。


  第八次救市,2011年10月11號匯金增持,市場不為之所動,反彈幾天后繼續下跌,


  第九次救市,2012年10月後國家連續出台停發新股,匯金增持等多項利好,引發一波反彈,創業板因此見到中期底部


  對比以上國家九次救市,我們能得出什麼?國家救市的位置一般不是底部,最多只是短期底部,如果是在市場大漲後開始下跌之初救市,效果更是一點都沒有!反而成為主力的出貨工具,國家救市最初都不能生效,必須要有實質性利好後才能有效,哪怕是如此,也要有一個消化過程讓場外資金進場。


  在股市如果有巨大泡沫的時候,怎麼救市都沒有用!比如2001年2002年的救市,因為股市的泡沫過大,只能讓市場的下跌變慢,最後硬是到了2005年送股加經濟好轉才引發牛市。


  這波救市有什麼實質性的利好?一個都沒有,降息降準不是為了股市,最多只是為了股市提前了幾天,新股有停發嗎?有阻止惡意圈錢嗎?有讓股市的市盈率下降嗎?統統沒有,便宜的股票仍然就那麼幾隻,銀行,地產,保險,白酒,醫藥中幾個有一定知名度的股票。你讓場外的資金憑什麼進場,一腔熱血嗎?那是毛頭小子們才幹的事,我們都不干,憑什麼主力會幹!主力只會在要漲的時候,打都不走,要跌的時候,請都不到。


  那麼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這波行情的利好,最終會淪為主力出貨的工具,這波反彈結束後,下跌的空間必然低於前期的低點,大多數股票會被腰斬再腰斬。
他不準好嘛,整天變來變去,
今晚非凡在講,
這次是國際禿鷹空襲。
所以國家隊必勝!

摸奶俠 wrote:
天下第地 我1997...(恕刪)

這次是集所有的救市方案放手一搏
現在不缺資金
只缺信心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背景
以前怎樣不代表現在怎樣
因為領導者不同了
市場也不同了
未來陸股也會從多數散戶的背景
慢慢有更多外資資金進來

其實政府敢做
不像台灣
明明降個證交稅
萬點根本是小菜
大戶條款也不敢廢
完全只剩嘴砲功能
  • 147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7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