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有一部分意章節是講太極拳發力的原理,里面含有作用力,反作用力,作功等物理學觀念。
會打太極拳的人,會自身去体會如何把全身重力放到一隻腳掌上,落入地下生根,地的反作用力會把你的重力從這隻腳反抗送給你,利用丹田運轉加壓,然後又借對手的作用力,把地力跟對手的反作用,全部送給對手。
之所以會談到太極拳,是因為懂原理的人就知道太極拳不是神話,是巧妙運用力學的武術。精通的人,自然能運用自如。
不精通的,騙人的,就不一樣,什麼用隔空打人,不符力學的怪力亂神就出來了。
其實我看股價的技術分析也是如此。
一般以為技術分析是怪力亂神,這也無可厚非,因為大部分是真的怪力亂神。
但技術分析里有沒有比較科學的一部分,我是認為是有的。
拿 KD 指標來說,
K' = 2/3K + 1/3RSV
D' = 2/3D + 1/3K
RSV 的定義我就不多談了,原則上它是股價的拉力,收盤價往上,RSV 增加。
如果用力學 F = ma 來比例, RSV 約當是 加速度。F就像買盤力道,m 像是股價*量
這樣的話,K就比較像加速度,D 則像平均速度
當K往上穿過D時,加速度超過平圴速度,其來原是買盤力道超過賣盤,淨力把 RCV往上拉。
當K往下穿過D時,則相反,表示賣盤力道大於買盤。
KD 指標的定義不變,但每個技術分析者用法則不同,有的人可以用的精準一點,但我相信誇大使用的更是不少,讓人誤解以為KD 指標沒什麼用處。
不管每個人用的好不好,但這個指標的確指明了目前這隻股票的買賣盤力道差異。
其實要用得好KD 指標還蠻難的,就像練太極拳一樣,練了3-5年,一樣沒辦法 接地之力,把力道送給對手。要練到成功,你得要一步一腳印去感知力道如何在体力運轉,並經過不斷的練習去活用它。
KD 指標也差不多,每一隻股票,就有它的不同產業基本面,不同的市值,流通量,市場的認同度,股價的效率化速度。
所以在運用技術指標到不同的個股時,特性是不盡相同的,你得要經過不斷的觀察,操作,去熟知每隻股的股性,然後才有辦法把技術指標用的精準一些。
最早玩股票時我也是只看消息面和基本面, 結果最後賠錢賠了不少.
之後開始學習技術分析, 並看了市場心理學的書才把輸掉的錢都賺回來, 現在幾乎都是贏多輸少.
不過之所以能一直賺錢也不是只靠技術分析, 而是技術面, 基本面搭著用.
現在我選股票第一關都先看走勢圖, 走勢圖不好我一定直接略過, 基本面再好也不會理.
走勢圖喜歡的我才會看基本面, 基本面也好我就會加入我的追蹤名單.
最後追蹤名單裡用走勢和技術分析指標來判斷進場點與出場點, 並且要有紀律, 不能過於害怕與貪心.
雖然技術分析也不是每次都準, 但在配上我覺得比較好預測的走勢圖與有好的基本面支撐後, 準確率幾乎是超過80%.
進場後萬一接下來的走勢跟我預期的不一樣我通常馬上出場, 把損失降到最小.
最後就是少聽信分析師的話, 多相信自己的判斷. 少關心大盤走勢, 多關心好的個股.
大盤出問題的話也會反映在個股的表現上的. 沒必要天天去追財經新聞, 看太多那種東西會影響你判斷. 有時當作反指標可以~
(我只玩美股)
七七三 wrote:
我記得這以前討論過...(恕刪)
就是,賺那區區幾十億就成名人了,真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a-WIYNjgoY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