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運星 wrote:
輪車大
無妨拉
長期...(恕刪)
以前當過指數套利交易員,私下也有認識投信業內的朋友
跟他們聊的結果是說,
大致上跟發行公司的主力營收產品線有關吧…
在台灣,公司營收越依賴ETF的,越會想擋贖回… 搞得機制失靈…
怪的是,QFII聽起來還比較像個理由… 跟QFII無關的2X擋的更誇張… 到底是憑哪一點??
我覺得應該要像罰盈正這種政府代操弊案一樣,
暫停發行新基金,投信才會比較有感覺…
不然折溢價這東西,確實跟行情有關,一陣子後,可能就雲淡風輕了…
另外,我覺得也跟指數本身有關…,
較國際化,能進行跨市場交易策略的指數,折溢價應該會比較小,
像香港的2823、2822就是明顯的例子,都是追蹤A50,size都超大
2823(700E RMB)是合成型,歷史悠久,但折價10%以上…
感覺就像台灣的0061… 有時候不知道是在trade什麼,漲跌常跟指數無關…
而2822(200E RMB)是持有現貨的A50ETF,這波上漲基金天天被贖回,指數漲20%,但基金都沒長大…
但它折溢價就維持在超級小的,跟新加坡A50期貨正逆價差很貼~
size只有2823的一半不到,但交易量卻幾乎一樣大~~(大概日均量30萬張吧)
我覺得哪支才是長期能hold跟信賴的A股ETF,高下立見~~
回到台灣,這陣子新聞有報,
台灣好像終於也有追蹤A50的ETF產品了,00636
盤中偶爾會看一下各家的折價,還真的是以這檔最小,
size好像還沒很大,但成交量卻開始超過6205~6207這幾支,看來市場上專業的人還是有的…
看一下發行公司,是新進業者出的,感覺他們的營收比較不像是只靠ETF…
希望他們能好好做,學學國外做得好的業者,不要再搞什麼檔贖回了…
做的好的話,以後就都trade這支
不然買賣A股ETF,真的會想跑去香港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