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

讓台灣科技業恢復動能>恢復股票分紅


yen5214 wrote:
政府沒有說過不能發股...
(恕刪)


科技業有不能說的秘密,在過去,股票分紅課稅方式就是其中之一,
只是工程師實在太忙,當初實在沒去想差別多大,等實施後才知道問題大條了,
隨便搜搜網就知道這對IC設計業,靠人才吃飯的產業影響有多大

公司當然可以分紅股票,但是課稅方式原本就是不能說的秘密,有課稅只是課票面幾百塊,這跟證所稅一樣及不動產課稅一樣,都有課稅公平的問題(看是要課交易稅還是公告現值課),完全看你要怎麼課?過往分紅股票課稅是很低的(大概是最初發行面額課吧)

我真覺得這跟證所稅性質很像,只是證所稅影響的人更多,所以反對者眾,但分紅費用化在公平之外,其實對於人才穩定跟競爭力,本來就有相當程度的幫助,這個價值被忽略了,一直強調公平,就跟課證所稅的故事一樣,空忙一場

只能說工程師太笨了,不會吵權益,活該!
至於把科技業玩掉的台灣國還剩啥?大概只剩中華職棒吧

desertmoon wrote:
股票分紅課稅方式就是其中之一...(恕刪)

我覺得 主要是 科技業愈來愈多採分紅
傳慘 金融 也想跟進
導致 政府稅收 跟不上 經濟成長
就下重手了

過去 政府基於養鵝
給予 科技業 租稅減免 員工分紅10元計
結果
科技業營所稅 收不到稅收
薪資所得 因用股票代替 綜所稅也縮了
薪資變少 勞保費 健保費 都無法成長

員工滿足於 分紅配股(10元計價)
不再要求 企業加薪
也不再要求 工會組織
整體的薪資就無法成長

印像中 科技泡沒前
粉多在傳慘領 4~5萬
紛紛轉行到 科技業領月薪 3萬多 + 股票(市價計) 年薪150~200萬
yen5214 wrote:

要不要發、發多少還是取決於企業主身上,也不是企業可以濫用責任制的藉口

其次,台灣電子業也發展這麼多年了
政府該把風險分散到其他產業上
電子業的變動性實在太大了


其實企業主是想發,
但是現在發, 全部由公司負擔, 負擔不起,
不像以前是公司與股東一起負擔.
企業主想恢復成公司與股東一起負擔,而不是單純公司負擔.

但是一堆網路路人甲替股東說話...
"這樣對股東不公平, 獲利被稀釋, 不符合公平正義. 瘦股東, 肥員工"

但是這些網路路人甲也不錯,也會替員工說話..
"科技員工責任制, 爆肝領低薪, 獲利都被老闆與大股東拿走."

而且這些網路路人甲也面面俱到...
"這些資本利得的大股東, 錢滾錢, 應該課資本利得稅"

一方面罵員工領太多, 替股東抱屈, 一方面又罵股東領太多, 所以這些路人甲其實只是過客,
現在議題是甚麼, 就變成專家, 罵得煞有介事. 而且完全免責.
但是往往自相矛盾. 他們只往缺陷裡看, 卻沒有去比較誰的優點比較多.





hello
可達瓜瓜 wrote:
印像中 科技泡沒前
粉多在傳慘領 4~5萬
紛紛轉行到 科技業領月薪 3萬多 + 股票(市價計) 年薪150~200萬


其實這樣豈不甚好,
辛苦工作的勞動者領到高薪,
靠資本利得賺錢的股東每年自動抽出幾十%補貼員工.
不願意補貼員工的小股東可以隨時抽身.

現在是辛苦工作者領得不高不低的薪水
靠資本利得賺錢的股東財富拿大半獲利.

難怪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因為員工極難得到豐厚的獲利.
但是股東鎖住他該得的所有利益.

但是整體公司營運往下, 股東也在殺雞取卵.


什麼會計制度跟國際接軌,
如果台灣制度從以前就跟國際一模一樣,
台灣只會是第三世界地區.

美國地理條件得天獨厚,
做甚麼事都比其他國家容易成功.
如果把美國縮成跟台灣一樣大小,
而且以前就在蘇俄隔壁,
美國的發展絕對比台灣好不了多少, 甚至更差.
hello
以前有配股 大家都很拼拉
現在...都提早下班拉
當然發哥除外拉
macacafly wrote:
不願意補貼員工的小股東可以隨時抽身.
..(恕刪)


員工年終貢獻薪資 請股東買單 這有點新潮
這種遊戲 不太可能玩太久

不然連月薪資也讓股東買單 獲利不就更好
股價更高 也是划得來
這樣的無本遊戲 能撐多久
有點像 老鼠會

科技泡沒前 聽鄰居說
他小孩在科技公司上班
除了分紅外

還可以用薪水一半 選擇換公司股票(市價8折換取)
其實問題在於分紅費用化之後 企業的財報 關於分紅部分就得清楚呈現

所以企業只能減少分紅費用去合理財報 避免股東反彈
所以總的來說 員工能拿的股票變少 還必須扣較多的稅
不要說郭董願不願意付股票給員工 應該大部份股東都不會同意分紅費用太高

這當中當然員工受害很大 員工收入減少了 連帶 沒人努力工作
然後公司更不會賺錢 股東也連帶少賺錢 惡性循環下去



可達瓜瓜 wrote:
員工年終貢獻薪資 請股東買單 這有點新潮
這種遊戲 不太可能玩太久

不然連月薪資也讓股東買單 獲利不就更好
股價更高 也是划得來
這樣的無本遊戲 能撐多久
有點像 老鼠會

科技泡沒前 聽鄰居說
他小孩在科技公司上班
除了分紅外

還可以用薪水一半 選擇換公司股票(市價8折換取)


員工分紅本來就是股東跟公司企業主一起買單,
從1984年開始,
造就了台灣近20年科技業榮景
而且也讓一堆平民員工變成富人
台灣科技業至今仍有很多公司擠進世界科技業前幾大.
如台積電是半導體營收第三大
聯發科是IC design house第五大
晨星, 立绮也名列前茅.
當年沒有員工分紅, 誰願意在聯發科拼命而有現在的位置?

而現在分紅費用化後,
很多中小科技公司一開始就玩不下去.

老鼠會沒有什麼實際產出, 請別刻意汙名化
你的說法跟老外講去, 台積電聯發科是老鼠會???
hello

張崎 wrote:
讓台灣科技業恢復動能...(恕刪)
上市公司員工賺錢,大家都有錢

公務員福利大增,就不會被抗議

公務員待遇好,基本勞工薪資也會變好

這就是之前台灣錢淹膝蓋情形


現在反過來

把科技業員工打下來

科技業人才不足,創新比不過人家,開始搶低利潤

壓榨基層勞工

22K於是產生

大家都苦,於是看公務員待遇太好

開始砍公務員福利

這是現在的處境!
macacafly wrote:
當年沒有員工分紅, 誰願意在聯發科拼命而有現在的位置? ...(恕刪)


沒有員工分紅的公司 就沒競爭力

員工要自己公司股票 當然是最好
最好是 公司給高高的薪水 年終
員工對公司有信心 從市場買自己公司的股票

不過 從股市來說 大概只聽說 台塑員工 有這樣做過

關鍵是股價吧 如果股價只有10元 大概也沒員工想要分紅

老鼠會沒有什麼實際產出, 請別刻意汙名化
你的說法跟老外講去, 台積電聯發科是老鼠會???
-->台積電聯發科不算老鼠會 他們確實有產出 對國家有貢獻
像有點了解 老鼠會運作技巧
老鼠 應該算是 散戶 確實沒實際產出

當時 台積張董 和 聯發科蔡董 好像是贊成 費用化
聯電 曹董 希望維持員工分紅不費用化
  • 3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