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患無 wrote:大同公司,現在進行式...(恕刪) 是的,大同林家下台一鞠躬我想表達的是不是股票買的多就能上位林郭文艷也是用了很多手段保衛經驗權,只是以失敗告終但是中石化的沈慶京就能把市場派打的滿地找牙要拿下公司,不能只是有錢而已還得要手段
樓主的想法是很多台灣股民的想法台灣很多企業一開始是家族企業然後成為上市公司家族的持股相對的很高國外一間公司的創辦人持股不一定多就算是創辦人一樣可以請你走路看看蘋果電腦在 1984 對 Steve Jobs 做了什 ?Bill Gates 對 Microsoft 總持股也不高
alwayslee wrote:去買1張沒配息的股票(恕刪) 說到重點了。股票就是要領息。不是價差。我有很多下市股票配息8-14%都有。要是沒配息我買他做什麼。利息也沒有。變現也不易。就算公司有賺錢。10年不配息。買他做什麼。
何患無 wrote:因為不知道會十年沒配...(恕刪) 如果把股票當成只是資產的一種存在形式可能會有比較不一樣的想法不盡然要能增值要能配息資產才顯露價值比方比爾蓋茲基金會只會花錢巴菲特照樣投資,還投的特別多還有尹衍樑喜歡投資生技製藥十幾年下來沒幾家賺錢配息他也心甘情願本版很多老屁股早就財務自由拿到股息都不怎麼花,照樣汲汲營營找目標投資你說這錢都花不完了還一直投資幹什麼因為投資到最後,追逐的不是金錢而是做這件事能感受到生活的價值和成就回過頭來問,不配息的公司有人會投嗎答案是肯定的只要它跟你的人生理念相互契合
GLNL wrote:一直都有聽,美國很多(恕刪) 可以去讀一下股票的歷史~我本身是支持分紅的~其實關於"利潤不分紅是在進20年才開始盛行的"案公司股份制歷史來看~大家投資一間公司,如果沒有"利潤如果沒有特別用途"~應該要分紅50%-60%從股票創立的400年前~大航海時代(東印度公司)就是為了分擔風險才在每次"遠航"都發行股票的~1.利潤分紅(正常做法)2.利潤不分紅拿去搞研發(還算合理這也是很多藥廠不分紅的原因~但像一些老牌藥廠輝瑞,吉利得,因為有穩定產品+利潤,所以有持續在分紅~少量資金繼續投入研發)3.利潤不分紅拿去回購股票(這個是我最不能接受的,但美國的主流科技上市公司是走這個路線的)說回購股票,縮減股權,讓投資者股價更高股票更有價值~那為啥當初要拆股?最主要還是控制股價~另外的好處是~股東不用繳稅(30%股息稅)給政府~聽起來好處多多~但實際上是剝奪了股東的選擇權~你把回購的錢配給我,1.我是不是可以在考慮是否自己買入公司的股票增加股權?2.我也可以選擇花掉或者選擇拿去買其他公司的股票?這時候又會有人跳出來說你需要繳30%的稅~這樣購買力減少30%但大多數情況如果收入不到~是不用繳稅的~而且如果交給公司回購股票(銷毀)來增加我的股權~那我怎麼知道公司是否買在高點或買在低點?~例如音為你買來銷毀股票股價因為原本供需平衡消失~變成大量買盤~反而買貴的股票回來銷毀?(特斯拉加入標普500時就是這個情況~拿ETF(散戶的錢)去買高位特斯拉~)4.有利潤也不分紅,跑去買土地或資產記在帳面上(最惡劣,台灣有些公司就是這個路線)然後等到大股東自己要分紅配息,把土地賣掉變現~帳面上利潤爆增。然後累計5-10年的資金全部一次配完~可能30$的股價一次配10-20$一股~有案例可循~但我忘了是哪些公司~懶的查了~對於小股東來說,妳就算看的到財報帳面資訊,也不知道公司何時會賣土地或資產自己的排名,1(最有價值公司)、2(高風險可期待投資),3(看個人),4(最惡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