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

讓台灣科技業恢復動能>恢復股票分紅

分紅應該就像現金增資一樣,多了一批股票出來
只是這批股票應該是由公司以增資價(通常是市價附近)全數買入,然後再發給員工
買這批股票當然是費用支出呀,怎麼會不用費用化呢?
如果用國外以選擇權為主
發的選擇權
費用化的用股票價
之後看怎樣追蹤到履約
金融市場秩序會變怎樣?
產業如果沒有競爭力,公司賺不到多少錢,分紅有用嗎? 有紅可以分嗎??

舉IC設計為例, Apple,Samsung 的當紅3C產品, 裏面有多少IC是台廠的IC?

看看這10年來IC設計的股價平均線不斷往下,是因為員工不夠努力,加班太少嗎??

讓台灣科技業恢復動能的只有"研發"! "研發"! 還是 "研發"!

不擺脫過去那種 "一年內出不了貨的IC不做", "研發超過一年的IC不做", tapeout超過600W的IC不做" . . . .

大陸已經起來了,也殺進台灣招兵買馬了! 直接用你的薪資換成人民幣在第三地付你薪水.

不靠"研發", 台灣的科技業還起得來嗎???



達成夢想和目標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累積微不足道的小事.
政府從來沒禁止股票分紅,只是由原來的無費用化改成合理的費用化,從做假帳到合理讓高薪的人抽到所得稅,並維護股東權益,非常合理!以前公司拿股票當薪水,讓股本快速擴張,損害股東權益.然後一堆拿到幾百萬年薪的不用繳所得稅,因為一張幾十萬股票可以當成一萬元報稅!科技業恢復動能跟這個一點關係都沒有!

板上那些要的是(趨近免費)的分紅....

"公司不用以市價計費納入營運成本,員工以面值10元繳稅..."

如此公司帳面好看,員工可以拿到更多張數,以市價賣出,10元繳稅.....




Ruby2012 wrote:
政府從來沒禁止股票分紅,只是由原來的無費用化改成合理的費用化,從做假帳到合理讓高薪的人抽到所得稅,並維護股東權益,非常合理!以前公司拿股票當薪水,讓股本快速擴張,損害股東權益.然後一堆拿到幾百萬年薪的不用繳所得稅,因為一張幾十萬股票可以當成一萬元報稅!科技業恢復動能跟這個一點關係都沒有!
財報稅報不同
費用化 課稅 不一定要一套

外資本國員工選擇權不定期不定額出一堆時間醜聞
員工分紅配股董事會決議公佈多少數量之後除權執行能這樣搞嗎

選擇權列費用如果不履約那個價值算什麼?

外資本國應該先學台灣用配股再費用化才說的過

好累喔...台灣的科技業之所已沒落,跟股票分同配股沒有關係好嘛

也許,科技產業耀恢復動能
首先,我們要有一個知道怎樣從無到有的總統
他知道研發,進入一個新領域的風險,與必需的過程
並引導企業去承擔風險
(沒記錯的話。。聽說國中畢業的石班魚大王從無到有曾經虧了7000萬,我們也許應該請他來當總統
反正韓國總統時都是高中職學歷,我們有個國中畢業的總統,也許會更勝韓國)

試問
賈伯斯年輕時虧了一屁股,台灣人敢嘛?
韓國也曾經搖搖欲墬,台灣人敢嘛?
幾乎沒有失敗的比爾蓋茲放棄大學學歷躲在車庫寫程式,萬一失敗了。。。台灣人有這樣的魄力嘛?
(台灣人只會拿錢供養教授,以為這樣就萬無一失)
研發與創新就一定會伴隨風險
那,風險一來,要怎樣撐過去,要撐多久,台灣人懂嗎?

跟股票分紅配股一樣
台灣人的思維就是"無風險獲利"
分多少股票或現金都一樣啦
骨子裡就是想要無風險獲利嘛,這樣跟人家談甚麼研發創新科技產業呀
代工做到死吧

國外選擇權高層出多少改時間的
應該先改成台灣的分紅配股才對吧
KCLin0423 wrote:
好累喔...台灣的科...(恕刪)


美國個人有破產法保護的
台灣會不會一直薪水被銀行扣1/3?

美國有車庫台灣用公寓
現在很多掛牌大公司
當年也公寓起家
要論敢
台灣比較敢吧

台灣技術跟品牌
到別人市場
操縱 傾銷 侵權 有多少
怎國外大公司來台
就好好的?
kantinger wrote:
美國個人有破產法保護...(恕刪)


喔,那比爾蓋茲可是大賭呀
程式沒寫出來市場賣不好
他可能要在車庫轉而研究修車了

賈伯斯也是差不多,ipod 沒玩起來,他現在很可能去當和尚了吧

就算有破產保護
台灣人就敢嘛?


而且,韓國玩到整個國家快倒掉
韓國人被美國人告,他就是跟你玩下去
又怎麼說

終歸就是跟分紅配股無關

無風險獲利的心態想要跟人家玩高風險高利潤的創新與研發
心態就不正確
做一輩子代工賺毛三到四吧
  • 3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