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

讓台灣科技業恢復動能>恢復股票分紅


seon520 wrote:
本來請一個像樣點的工程師賣命只要月薪幾萬塊再發幾張股票
股票賣了 薪水低的事就算了...(恕刪)


過去整個社會.政府.公司花了不少代價只能請到像樣點的工程師而已喔
沒研發的公司就算了,難怪有搞研發的公司幾年也搞不個鳥來
現在台灣假科技業窮途末路,加上公司裡沒股票分紅就擺爛的工程師...喔~應該說是回歸正常才對
科技業? 顆顆
kantinger wrote:
員工分紅配股跟員工分...(恕刪)


老實說
我還真不想回你話
從您的回復
就知道你完全沒會計觀念

不費用化
認列的成本是面額


費用化後
認列的成本是市值

面額與市值之差異請問您懂不??

發放一張成本登記的是1萬跟9萬的差異你懂不??(舉台積電今天的市價為例)


更別提您還拿現金增資.股東配股 可轉換公司債
來跟員工分紅配股來比較

只看到股本的膨脹
卻完全不考量股東權益的增減
唉..我還是繼續假裝沒看到你的回復吧
小小胖胖胖 wrote:
老實說我還真不想回你...(恕刪)


費用化最主要的就把員工分紅配股的影響搬到損益表才對吧
如果只用市價列不搬到損益表
你覺得外資要嗎?
熊熊發現,奇摩知識也有類似的發問,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012092500519

  該問題與本樓的發文日期相當接近,只有一人回答正題,當然也是打槍,從跡象推測是有一小群人,想藉近日媒體炒作台灣輸韓國,大陸挖角的時機,把台灣困境的原因導往分紅費用化所造成,看看有沒有辦法造成風潮回復往日五鬼大搬運的好時光,在知識家那裏被打槍又炒不起討論氣氛,無法達成目的,幾天後就出現了這棟樓。

  不過站不住腳的歪論,到哪裏都被打槍。
其他國家的員工股票分紅也是列在費用的
當初台灣會計搞特殊
居然不把員工股票分紅列在費用
這看在外資眼裡當然認為是作假帳

版上反對股票分紅費用化的人老提當初電子業賺大錢
但這所謂賺大錢有部分是來自會計搞特殊
實際上電子業根本沒賺那麼多
這些人一直反對股票分紅費用化
公然支持作假帳
以後再多來幾個博達案...

小小胖胖胖 wrote:
郭董是台灣電子業極少...(恕刪)


股本膨脹也非都員工分紅吧
你說的公司有沒有發過可轉債?
kantinger wrote:
股本膨脹也非都員工分紅吧
你說的公司有沒有發過可轉債?


可轉債的買家當時是借錢給公司,約定好股價超過多少可以債轉股。相當於特定人現金增資,股本增加的代價公司經營階層要自己評估,不能承擔就乖乖借錢。更何況可轉債數量少,次數少,很久才能轉換一次(成功轉換時股價高也表示公司獲利增加,能承擔這個股本增加),不像以前有些公司員工分紅年年把賺的錢分到所剩無幾(厲害吧)。現在無法承擔股本增加獲利跟不上的公司,大多都發現金了。

pineman wrote:
可轉債的買家當時是借...(恕刪)



公司員工分紅分賺的錢佔股本多少?
可轉債發一次佔股本多少?
可轉債對股本膨脹的威力更大吧

kantinger wrote:
公司員工分紅分賺的錢佔股本多少?
可轉債發一次佔股本多少?
可轉債對股本膨脹的威力更大吧


可轉債換股是把債換股,公司本來要還的錢變成股,也等於是用錢買的。這不就是另類費用化,員工分紅當然也是要費用化,只要經營階層評估能負擔股本增加而不會減少每股獲利,就讓它增加啊。重點在費用認列,你老是用其它不相干的東西,企圖把費用這兩個字模糊掉。

pineman wrote:
可轉債的買家當時是借...(恕刪)


再說賺了錢要配股或配現金這對股本膨脹也很關鍵
股本膨脹都員工分紅造成的嗎?
  • 3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