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

ETF 定期定值投資法 & 純投資分享

**小螞蟻 wrote:
我的00692如果...(恕刪)


應該是"單期定值"
且一個基數是一年



單期定值是零存整付
定期定值是整存整付
有點這樣的感覺

stock591 wrote:
你這就定期定值阿只...(恕刪)


呵呵,沒錯…
買到滿足金額後就變定期定值了。
stefanielee0611 wrote:
定期定額分散風險的能...(恕刪)


定期定額是一種投資方法,還要搭配其他投資策略使用。
而且從來都不是什麼懶人投資法。

應該說也沒有什麼懶人投資法。懶=註定當輸家。不管什麼投資方法都需要耗費大量時間精神,只是花費的地方不同而已。



這影片的結論第三點↑,如果要停利或停扣、甚至轉換,不就代表認為目前是高點?認為是高點就賣出、低點就買進阿,幹嘛還定期定額?

---------------------------------------------------------------------------------

加碼吐嘈:


這說法↑要成立,代表買進價格都沒有改變,然後持有股票的淨值也沒有變化。

問題是現實中根本不是這樣阿,價格會波動。假設持股都不賣出,在高點低點時淨值當然也不同。

像P大說的,看這種懶人包不如去看真正的經典書籍。
sgxm3 wrote:
定期定額是一種投資...(恕刪)


1 我要是知道未來會穩定成長,還不趕快買股票期貨,一筆重壓,誰還跟你還慢慢定期定額

2、3 大家都知道要低買高賣
只是大家都不知道現在是高還是低

用階梯、分等分,照做的話萬點就空手了,積極的人還有搭配期貨放空 (如果有照做應該虧很大吧...)
未來跌破萬點、跌到八千,才會再聽到他們聲音
萬一不破萬點,那就虛度光陰了

更可怕的是上萬點的同時還有股票創N年新低




就是關於未來
誰都不知道,就算知道,也是不確定!
所以
就是


ETF 每期買一個基數,只進不出,不間斷
我都裱框起來了
目前,還沒有人反駁或提出獲利能更好的"存股"方法 (且經過歷史檢驗對照)


如果有想法且願意分享的
請先看一下 第一頁第一篇的 // 注1
都經過科學檢驗的已知方法

謝謝









當然類似無薪假大大的方法 (或麥克風選股之類的)
其實都在操作賺的是價差
股利不過是保險
這類方法會比所謂定存股更好,但也會更壞

因為是種投機
選對的笑嘻嘻 當然賺得多
挑錯的哭無淚 虧得沒話說

stock591 wrote:
1 我要是知道未來...(恕刪)


《證交所》工業菁英30ETF,可逢低布局台股製造業

【時報-台北電】目前證交所上市掛牌2檔與工業菁英指數相關的ETF,包括第一金工業30 (00728) 及第一金工業30反1 (00729R) ,成分股包括台積電 (2330) 及大立光 (3008) 雙王及其他各產業龍頭股。

 第一金台灣工業菁英30ETF正向一倍基金經理人曾萬勝表示,統計過去10年資料,如果每年於4、5月進場投資,布局代表製造業龍頭指標的工業菁英30 ETF,半年後繳出正報酬成績機率極高。

亞洲開發銀行(ADB)近期上修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GDP)預估值到2.9%,顯示台灣基本面良好。

 工業是臺灣經濟之母,工業類股占臺股上市櫃公司總家數超過7成,基本面持穩下,相關工業企業利潤表現同樣可期。

 據悉,工業菁英30指數成分股包括台積電及台塑三寶-南亞、台化、台塑,大立光、聯發科、可成、鴻準、研華、聯詠、儒鴻、佳格中碳、台郡、矽力-KY和康友-KY等股。

 證交所指出,每年第2季為台股製造業傳統淡季,企業營收、獲利較低,不過,對投資人來說,卻是逢低布局下半年旺季行情的好時機。

 去年台股上市櫃公司整體獲利為2.19兆元,年成長15.7%。今年,全球景氣穩步復甦,預估台股企業獲利還有向上攀升的空間。

 曾萬勝強調,台股今年的機會與風險並存,台股於站上萬點大關後,波動度變高、選股難度也變大,與其壓寶單一或少數個股,投資工業菁英30ETF等台股ETF,可分散個股投資風險。

 此外,在股市急漲或累計漲多的時候,投資人也可單筆投資第一金台灣工業菁英單日反向一倍ETF,以降低波動風險。證交所特別提醒投資人,槓桿型及反向型ETF建議短期操作,不適合長期持有,投資時亦須留意其風險。(新聞來源:工商時報─呂淑美/台北報導)
stock591 wrote:
ETF 每期買一個基數,只進不出,不間斷
我都裱框起來了目前,還沒有人反駁或提出獲利能更好的"存股"方法 (且經過歷史檢驗對照) 

1.這種方法只適合每月有固定的新增現金流者,例如:薪水族。否則,若一開始即有一筆錢,卻要分成數年投入,資金運用顯然不適當。

2.只進不出,那就是不做價差了。

3.即使是薪水族,這種投資方法有可能某些時候資金過剩,有些時候資金又不足以買一基數的股票。資金無法做最佳化利用。

4.若是薪水族,在長期向上的市場,例如:2003-現在,以報酬指數觀察的台股。每個月將可投入的資金全部買ETF,結果必然比被裱框起來的方法還要好。


理由:第4點的方法可以在較早的時間點買到股票,較早的時間點意味著較低的價格。
n8362995 wrote:
1.這種方法只適合...(恕刪)



1.這種方法只適合每月有固定的新增現金流者,例如:薪水族。否則,若一開始即有一筆錢,卻要分成數年投入,資金運用顯然不適當。
恩 確實是以薪水族為適用對象,但有一座水庫(準備金)是相對保險以對應萬變的氣候
有大部位資金,不反對以適當比例建立初期持有部位


2.只進不出,那就是不做價差了。
是像手排車一樣,引擎煞車(減買或獲利調節賣股),而非踩煞車(價差賣股)
唉阿! 有賣股動作說(雖然機率較少).... 不是"只進不出"了,文案要調整一下


3.即使是薪水族,這種投資方法有可能某些時候資金過剩,有些時候資金又不足以買一基數的股票。資金無法做最佳化利用。
所以需要有水庫(準備金)可調節

4.若是薪水族,在長期向上的市場,例如:2003-現在,以報酬指數觀察的台股。每個月將可投入的資金全部買ETF,結果必然比被裱框起來的方法還要好。
是,但這牽涉到主觀判斷,非被動投資了 (主動投資就是風報比的波幅較大)
萬一未來是不如預期呢? 若糧草不濟(資金),前鋒(高獲利)也只能坐困愁城,甚至因此一敗(高風險)

雖然以前就做過了 (請見 #1 的 // 注1)
再做一次 好像不錯的方法
KD,K<20買,>80賣

我很認真地跑了很多種

最佳參數幫您跑出來是
K<15進,K>90出
從0050上市以來,年化是3.52%

並與其他兩個方法比較


不曉得你有沒有求證過?
一個好像不錯的方法,實際上跑出來的結果是好像如何?


我覺得我好認真
實際投錢下去的有沒有這麼認真阿

賺錢或虧錢都是應得的
stock591 wrote:
雖然以前就做過了 (...(恕刪)

建議你用最悲觀的時間序列再算一次:先從歷史資料中得到每一年0050的報酬率,然後依據報酬率依照遞減方式重新排列序列。再用此序列試算結果看看。

pigstand wrote:
建議你用最悲觀的時...(恕刪)

我今天的扣瘩用完了
期待已知答案的分享
  • 3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