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我對一些理解是有錯誤(關於殖利率)但我還是認為次貸跟ETF的本質極為相似ETF吸引資金進入股市,股市因此而攀升,股市攀升又再度吸引不同的資金源進入(學生、打工、退休族)當實體資金已經差不多都在股市,然後又發明WTF UTF STF各種投資行為,向信用、債務、未來做投資(像房產以前20年房貸已經很久了,現在有30年,聽說還想搞出40年的貸貸相傳)基本上,我在股票市場賺的錢,來自另一位投入股票市場的錢股票不會無限制往上爬、房價也不會無限制的往上漲只是看什麼時候收割而已
lucifer076 wrote:基本上,我在股票市場賺的錢,來自另一位投入股票市場的錢 這一點是對的,但是這就是整個次級市場,含股票,以及所有實體商品「市場」的特性。和它是不是次貸,是不是 ETF 無關。只要它是供交易的「市場」,就會這樣。「市場」之定義本身不包含進場交易的個人與店家,手上的存貨。「市場」本身沒有存貨,存貨是在進場買賣的店家、客人、以及投資者的手上。「市場」就只是個供交易的機制。--在中文裏,長期下來這個詞可能比較容易引起認知感上的誤認。在西文系英語系中,這個問題可能輕一點,因為它就叫 Stock Market,充份強調本身是「Market」的性質。不是 Stockmar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