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不忍心潑人家冷水, 還是老話一句, 要正視 ETF 的副作用

烤雞洋芋球 wrote:
請問現在現金滿水位...(恕刪)


全部砍一砍 安心去過年
漲太多了就是最大的利空!
漲了快10年,
稍微調整一下,
短線看來很恐怖,
實際上只有9年多來漲點的零頭!
下跌就到處找理由,
縱使沒有ETF,
股市也不會一直漲下去。

與其正視ETF的副作用,倒不如先正視VIX的副作用:

暴跌超八成 瑞信宣布將終止做空波動性產品XIV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036002

摩根大通:VIX衍生品的威力遠被低估,爆倉的XIV只是冰山一角
https://news.cnyes.com/news/id/4038373
(免責聲明:以下有可能是妄言綺語,自己的真金白銀,自己要顧好)


hodson2013 wrote:
ETF無可避免的羊群效應



補充一點想法,關於如何避免當被宰殺的羊

基本上,羊就是羊,牽到北京還是羊
不是買了才變羊 沒買ETF還是羊的啦... :)
不想當羊,就要避免短線進出



投資要用閒錢
若是在5~6年之內 有可能要用的錢,就不要投入0050,為什麼?
打開 臺灣加權總報酬指數 的圖,可找出最長套牢期間,大概就是5~6年
不管是低點買還是最高點買,只要過了這段時間,都是正報酬
(隨便抓的圖。。。)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402/post/201709220010/%E5%8F%B0%E8%82%A1%E6%8C%87%E6%95%B8%E5%B7%B2%E7%B6%93%E8%B6%85%E8%B6%8A12682%E9%BB%9E%EF%BC%81


(要注意:上圖是配息再投入
若是配息沒再投入,會更久,大概是10年)


也就是說,若是有5~6年內都不會用到的錢,可以考慮買0050
幾乎100%是賺錢的
重點 重點 重點是:
不管是賺多賺少,投資績效是會打敗大多數的人 ==>> 絕對不會是羊的啦 :)



PS
上面圖中的5~6年凹洞是百年一遇,對投資績效而言,是最糟糕的期間
最好持續買進持有>10年以上
持續的買,慢慢的買:用現金去換會生財的資產
若真的碰上如2007~2009 (or 2012, or 2015, or 2018?)的例子
恭喜恭喜,那是特價拍賣期,是用折扣價買


PS2
若有被動指數投資問題 可以去P大的樓 問P大... :)

PS3
還有其它問題? 請看上面的第一句話

ayz847 wrote:
實物申贖ETF 帶...(恕刪)


你這算一知半解吧
谁說ETF贖回只有換股票的
換鈔票的種類更是多不盛舉
換指數的更是一堆
這些都是泡泡中的泡泡

說到底他也只是包裝的基金跟包裝的衍生性商品, 包含垃圾債

至於說ETF影響行情很有限 ......這應該只是主震還沒來罷了
lsr1017 wrote:
目前台股還沒有開盤...(恕刪)

不需妖魔化ETF
羊群效應是弱者自保的天性
也是股市暴利之所在
並非ETF(工具)的原罪
如果賭股市會因羊群效應而崩盤可買反向ETF
坐等豐收日的到來
roob wrote:
你這算一知半解吧...(恕刪)

謝謝指教。確實我是一知半解。

如果,把槓桿ETF、反向ETF、期貨ETF、債券ETF,全部算進去,
的確,換現金的ETF,是遠多過換實物(股票)的ETF。

單就台股ETF而言,2017年之前的全部是『實物申贖機制』。(如0050、0056)
之後的,才有『現金申贖機制』。(如00690、00692)
請明鑑。

其實投資ETF的最大好處是─【免除選股的煩惱】。這才是重點。

至於,對大市的判斷,那就因人而異了。
想判斷的,那就採取高出低進。
不想判斷的,那就 Buy & Hold。
都可以,都隨意。





一檔只問股價不管基本面的被動式基金。
不就是炒股的幫兇嗎?

現在還沒炒完,表面大家都獲利。可是當炒完時,主力帶走的可不只是散戶的錢。


其實前幾年我也是很推ETF的,可是當它大到超過一個程度而且多數擁有者都失去風險意識時,它就有些變味了。
奇怪,怎麼沒有人怪罪 【高頻交易/閃電交易】?

最近轟動的事件,不就是 高頻交易/閃電交易 惹的禍?

選擇權壓600萬賠了5400萬




為何買ETF? 就是不願意在差價上拚搏,想穩穩領風險低並均化過的股息。
只想領股息。那同是2元股息,成本80元和成本40元一樣嗎?

以前12682時台灣GDP成長超過10%。
後來GDP成長掉到6%左右維持了好多年,台股的中位線約在7000點。最高1萬出頭,最低3千多。
現在台灣的GDP成長年年拚保2。而指數卻來到11270。

以現在的經濟,套上過往的資料,股市均值應該在5500點。也就是說台股被炒高了整整一倍。當然這問題不只台灣,資金在全世界竄流。
本來用40元年領2元的現在卻要花80元。或是說本來40元可以領2元,現在只能領1元。
少掉的1元哪裡去了? 何況後遺症還恐怕不只如此,還未發生罷了。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