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jcy wrote:
中信金片面延期交割後又再不履約交割,於8/31清晨丟出38.000張已成就的股票給應賣人是根據那條法律?(

以下幫twjcy大補充我的想法:
中信說沒有法源依據要比照集中市場的違約交割方式來處理,但同時它也沒有法源依據要將已成就的股票退回由應賣人承受。
而公開收購法法源依據是源自於證券交易法,這次樂陞之所以會公開收購是因為證交法規定在集中市場買超過一定比例股票得以公開收購為之。
當初應賣人買的樂陞股票也是由集中市場購買,是受證交法的規範與保障,現在公開收購成就後違約交割了,中信卻說這不適用一般違約交割方式來處理。
一般買賣股票若買方違約交割是由券商先代墊,再由它去跟違約者要錢,而不是直接由賣方向買方要錢。這是證交法規定的,請不要舉什麼買賣房子或其它阿哩不達的買賣來說證交法這麼定不合理。這是為要保障投資人。
如果公開收購管理辦法只有違約交割時,才不受證交法規範,但其他全部都受證交法規範,大家不覺得奇怪嗎?

我知道很多人覺得事不關己或抱著看笑話和放馬後炮的心態在看應賣人,但若這次的事件能讓大財團大公司負起責任(而不是跟以前一樣互踢皮球,或是寧願把錢拿來登報紙的全版廣告,最後拍拍屁股就走,一毛錢都不想承擔在受害者身上),以後所有參與股票投資的散戶只會相對的更有保障。
ganman wrote:
樓主的意思應該是..
就像一般買賣股票..有人掛買..有人掛賣..成交..
掛買的人..違約..付不出錢..那是券商與掛買人之間的事..
券商自己要變出錢..付給掛賣的人..
券商賺交易費用..就要承擔委託人的信用風險..
樂陞案..收購條件既已達成..
願意被收購的也已交券..中信就是該付款..
至於..收購者違約..那是收購者與中信自己的問題..
意即..中信要賺收購服務費..就要承擔委託人的信用風險..
似乎是有理..
別被誤導了,條文寫的很清楚
公開收購的成就 "包括但不限於"
也就是說 那些條件成立了不代表公開收購已經完成了。
也清楚的寫到投資人應負股價波動的風險。
這就是網路世界的亂象。
每個人都講的很有道理,但其實都是挑對自已有利的講。
要明辨是非啊~~~
其實mobile01上不少高手,也不少一般人,這個事件只要不是受害者,應該是"機乎"每一個人都對受害者想找政府或中信金有意見~~
因為是什麼?因為mobile01每個人都是酸民?每個人都沒有同理心?每個人都不懂?其實這裡的人會對這個事件不滿,我想單純是股票市場誰不是被教訓過來的,誰沒有因為不懂而被騙的,機乎在市場上打混的人,但我所謂的"騙"是指,因為你對金融事件的不了解所以被較懂的人吃了豆腐。
回到這個事件上,所謂的公開收購理論上是對"原股東"有利,所以後面得知消息的,請問你們是原股東嗎?如果不是,那有人會說,我買了後,我就是股東,我就有權利享受這個公開收購的好處。嗯~~~沒問題,這個想法沒有問題,只是當你決定當這家公司的股東前,請問你了解過這家公司的結構了嗎?沒有?為什麼沒有?這是一個身為投資人當股東應有的態度嗎?
有人說,我就是要賺差價,誰理你,誰有那美國時間去了解公司,我買了後,我就是股東,我就要享有差價的好處,ok,所以大家打著就是要玩零和遊戲的心態來買股票的,所以其實就這樣了,要玩對賭遊戲,那沒啥好說的,有時贏,有時輸,沒啥好說的,就像版面上一堆人一樣,看了新聞就衝去買股票,賺2%,3%就閃,這ok。
有人會不服氣的說,我買之前當然有了解這家公司才去買的,我可是正派的股東,而不是要玩零和遊戲,嗯~~問題來了,如果大家都夠了解這家公司才買進,就像巴非特說的,買進一公有價值的公司,我會一輩子持有,我也不會在乎股價,請問各位,買進時有做好這樣的準備了嗎?什麼?沒有,那憑什麼說自已是公司的股東之一要享有公開收購的好處。
各位,知道嗎,這家公司的下跌起因不是別人,而是你們自已,是一群不懂的人買進了不懂的股票,下跌了,新聞報了,嚇壞了,管你三七二十一砍,多殺多,自已踩死自已,絕對不是別人害你們的。
我說你們自救會,嘴巴上說的很漂亮,多會團結,如果你們夠團結,機本上這家公司的股價是不會跌的,看看別人群聯,版面上有人拿群聯和這家公司比,看別人的股東,有自救會嗎?股價270跌到212,像鐵板一樣,價格硬的要死,死都跌不下來,懂了沒,這才叫做有價值的公司,一間有價值的公司,會跌下來?禿鷹有多厲害?能打的下去嗎?
如果你們真的有身為股東的覺悟,不是一直把事鬧大讓公司下市或下跌,有當股東的覺悟,下跌就去護盤呀,一人買一張救自已的公司呀,三萬八仟個受害者,一人買一張,隨便也會鎖個三、五根漲停。什麼?不敢買?為什麼不敢買?基本面爛不敢買?那為什麼當初各位進去當股東。
告訴你一個身為股東該做的事,當我研究完基本面後,決定買,代表我認同這家公司,我不管別人說什麼,我覺得跌到我覺得有價值的價格時,我就會進去繼續買,我也不會出來叫別人買,我就是自已默默的買,賠了,賺了那是我的功力,是我的造化,常常我在說風險,很多人聽不進去,覺得每天就是打算賺多少,賺多少,而不是考慮自已有可能會賠多少。
說一張是你的家當,那你為了你的家當做了什麼功課,做了什麼風險管控?如果你還年輕,把這些話聽進去,未來在你的投資路上很有幫助,如果你聽不進去,我老實和你說,這次僥幸錢政府賠了,中信金賠了,不久的將來你們還是會掉入另一個陷阱,老實說,股市中什麼沒有,錢多,陷阱也多,想在股市中生存,問問自已做了什麼功課,而不是出了事,就開始查一大堆資料,找法律,找律師,找立委,找總統,我說,如果你在投資前這麼努力,你會賠錢還真的是不簡單。
你們要和金融體制的中信金,玩文字遊戲,你們還差的遠了,在開戶時一堆密密麻麻的字有沒有人讀過?我有讀過,講的文言文的,反正說穿了就是讓你不好讀懂,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都是在保護自已的規定,有興趣的人可以去讀讀,看有幾個人讀的懂。
當股東哪有這麼簡單,這家公司和群聯我都觀察了一個多月,看別人群聯負責人的處理危機能力,再看一下這家公司經營者處理危機的能力,出了事人還在日本不回來,別人一有問題,沒一兩天就立馬出來決解了,不是找有名望的人,不論是重編財報,不論是找自已往來的小廠商出來大力支持…一樣是一家公司怎麼差這麼多,我沒有操作的人我都觀察了這麼久了,你們買進之前觀察多久?公司財務研究了嗎?老闆誠信研究了嗎?資產負債研究了嗎?現金流量研究了嗎?股東權益研究了嗎?產業前景研究了嗎?風險管控做了嗎?我這麼努力今年不過賺30%,去年不過賺2%,那有趣了,看一則新聞可以賺10~20%,而且是半個月之內,天底下有這麼好的事?
當初如果日月光說要收購矽品開了55元,扣掉今年的息51.x元,現在47元,那問題來了,如果我今天敢進去買,我就做好日月光不收購矽品的心理準備,如果矽品跌到40,35,30我就拿我所有的身家去買,為什麼我敢?我研究過矽品了,就算不收購那又如何,這家公司就是有價值,誰理你收不收購。做事不要只想到成功的,不成功的狀況,麻煩也考慮一下。ps:我沒有買矽品,我舉例罷了,不過這家公司真的是值得,我也真的敢買。
內文搜尋

X